佛教修行,各种修道方法。
佛教修行,各种修道方法。
四圣谛,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十善业。
中道。木轮相法门。
戒定慧,三无漏学。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
戒定慧对治贪嗔痴。
戒定慧如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三决定义。不可变易。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五戒,
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行戒,
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杀盗淫妄,根本禁忌。
破戒如同生命断绝一样。
三藏所讲的就是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三无漏学。
抄来的一段。
皈依三宝,佛法僧。
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
法宝是三宝的核心。
佛法无边。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
八正道。八种方法和途径。
文殊菩萨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人那样整天坐在大树底下,要学习佛陀至高无上的精神,修集善根,勤习六波罗蜜,而永不满足。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为佛的两位胁侍,辅助佛教化传道的菩萨。
侍佛左右,就是一个站在左边,一个站在右边。
喻金刚宝剑,能斩群魔。
当宣扬文殊菩萨,永不满足的精神。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修行六度,永不满足。
比我贪多了,竟然永不满足。
我也要学习这种永不满足的智慧。
出自释迦牟尼传,作者,伍恒山。一本好书
,想看就去买一本吧。
绝对值得,里面有惊喜。
可以钻击智慧之火,照破黑暗。
吾佛慈悲。
道教弟子称为玄门弟子。
佛教称为,圣弟子。
上首弟子。
最早跟随佛陀修行的五位比丘。
五位比丘,直接证得阿罗汉果。速度超快。
三转四谛法轮
佛到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证得阿罗汉果?
只有努力修行了。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