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的称呼
昨天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写到老婆,我就在想,我在文字里到底该怎样称呼我的老婆呢?
直接写老婆,好像有点口语化,也有点俗气;写妻子,又有点过于正式了,自己读起来也不是很习惯;直接写名字,叫少英,倒也可以,我日常生活里,就是直呼其名,甚至连姓也带上,不过有时候不想在文字里体现真实的名字。真是有点为难,看别人写的文章,还有写爱人的,夫人的,老伴的,太太的,媳妇的,更文绉绉的还有贱内、内子。这些称呼对于我来说,好像都不是很适合我的语境。没有办法,只能用“老婆”这个最俗气的叫法了。
此外,平时对很多身边的人的称呼,也是有点讲究,马虎不得,需要靠自己的感觉去领会。
例如我的父亲,自小以来,我都是叫爸爸的。爸爸两个字是叠音,在小孩子叫来,更显得亲热,可当小孩子长大了,这叠音却又显得过于亲热了,特别在他人面前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在大学寝室,跟室友谈起我的父亲,我也是“我爸爸怎样怎样”就说出口了,刚说出口的时候,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感觉我还是父亲怀抱里的小孩子一样,没长大,跟我这个独立自主的“大学生身份”不匹配。从此以后,我只要跟别人谈起父亲,我就说“我爸怎样怎样”,而不是“我爸爸怎样怎样”。
当然,我现在私下称呼我的父亲的时候,还是叫“爸爸”的,我有时候也想,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我还是称呼那个老头子为“爸爸”吗?
说完我的爸爸,就到我的妈妈了。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称呼我的母亲为“阿三”。很多农村可能都有这样的习惯,按父亲的排行来称呼母亲,有叫“阿大”的,有叫“阿二”的,还有叫“阿婶”的。不过现在,这些叫法已经越来越少了。我后来也改叫“妈妈”了,只是跟叫“爸爸”困惑一样,我自己变成中年大叔甚至老大爷的时候,我还是亲切地管我的母亲叫“妈妈”吗?
在比较亲近的亲人中,叔伯婶母这些称呼还比较正常,倒是在我的老家,对奶奶的叫法有时候会引起歧义。因为,我们管奶奶叫“阿妈”
小学的时候,有些从城市里来体验农村生活的学生,会在我们家里住几天。我们家里也来了一个,当我向他介绍我奶奶的时候,我说,这是我阿妈。他非常地惊讶,事后私下问我,你妈这么老了吗?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阿妈”这个称呼让他产生误会了。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一般理所当然地称呼社会上的成年女性为阿姨。可当我步入社会后,这个称呼却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
我刚毕业的时候,去了一家小公司实习,公司有一个年龄不算很大的女人给我们做饭,我碰到她的时候,也是很自然地叫阿姨。过几天后,有一个同事私下跟我说,你就不要叫人家阿姨啦,叫X姐就可以了。我愕然,我或许还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了。此后,我都尽量叫一些年龄不是很大的中年女性为靓姐了。
在我读大学到毕业工作那几年,我可能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成年人的。譬如,我一直习惯别的小孩子叫我哥哥,当突然有一个小孩子开始叫我叔叔后,恍如隔世,我已经是一个不同的物种了。
在工作中,也存在这些称呼上的困惑。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习惯地叫男的为X哥,叫女的为X姐。
记得招聘我们进来公司的时候,有一个人力资源部的女同事,我就叫她为X姐,后来才发现,她也是那一年进来的公司,说不定年龄比我还小呢。后来,我也就直接称呼他的名字了。
一开始在公司,碰到很多男的,我都让自己处于比较谦卑的位置,尊称X哥。但是工作一两年后,我觉得没必要再把自己的姿态放得那么低,因为过于谦卑反而让人感觉不够亲近。从此,我对很多同龄或者比我稍大一点的同事,也就开始直呼其名了。由此也引出很多略显尴尬的情况,例如现在我称呼我的领导的时候,直接叫他的名字,反而管一些年龄比我的领导小的同事叫X哥。
有些称呼,叫着叫着就很难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