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生活两年有感
21年初从国内回到多伦多,经历了很多租房和工作的奇葩事,简单从这两个方面谈谈看法。
1. 并没有很高的人权
a)租房
法律规定不需要押金,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可以押一付一。可实际上,能押一付一都被认为是是好事,因为有房东要求押五付一,也就是说搬进去时要交第一个月的房租+最后五个月的房租作为押金,我经历过的是押三付二。
此外,还有一些在生活方面的离谱要求,类似于少煮食 (租房就不配吃饭了)、不许养宠物、甚至离谱到不许谈恋爱。房东眼中的好租客就是,打两至三份工,透支身体来交付无限押金,又从不回家。
涨房租也是个大矛盾,法律规定每年可以涨的金额有一个上限,但房东皆不满于此,往往会用尽手段使租客搬走,包括但不限于辱骂、上门逼迫、断水电、死亡威胁、枪击、以及其他侵害人权的方式。结合前面押五付一的条件,不让做饭/养宠物/谈恋爱等等的限制,以及多伦多高昂的租金,在这里生活是花钱又受气。
b)职场
IT行业普遍待遇偏低,产业畸形。与国内考公潮相呼应的,是多伦多地产从业潮,人人都是地产经纪/贷款经纪/房屋托管,等等。不论之前在加拿大的职业是教师、工程师、银行职员、大学科研人员、甚至是歌手,都下海参与地产交易各细分领域的相关业务。除了全职,同事里也有兼职地产经纪的,上班时正开着会,就开始忽悠买房,介绍楼盘/地区。因为来钱快,因为正职产业畸形。
再考虑之前说的高昂的房价/房租,如果想靠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奋斗让人生步上正轨,至少需要管理好预期。
其次,歧视、骚扰、霸凌等行为,仍然存在,并趋向两极。有的公司是一旦有员工举报,就立马进行相应整顿,比如开展培训、调开相关人员,等等;有的公司实行拖字诀,让员工自己走人事情不了了之;有的公司则会对举报员工进行报复(类似国内的穿小鞋?)。并不全像政府宣传的那样平等,包容,更多是取决于法律的制约。
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2. 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艰难
a)文化
同情被告的文化差异。别看是西方,这里也欣赏忍耐。对违法违规的人,很多人抱着逆来顺受的心态,甚至会自我安慰 “谁叫他们移民早”,“他们有好爹”,或者从生活中别的地方找安慰,甚至到了“我年轻,至少比他晚死几年”都可以拿来自我安慰的程度,类似孔乙己吧,精神胜利法。
且同样是这些人,也是对那些勇敢地站出来的人进行攻击的人。我上学时同宿舍的两个同学,都被分到了阁楼层的房间,没要求调换房间的那个同学,就是积极地给我讲述同学2如何坚持要求调换房间并对同学2予以批评的人。对于职场霸凌和歧视,人们心中正确的选择也是——换个工作。即便大部分人也或多或少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他们也只会心疼你没早换工作,如果有人选择向HR举报,就会立刻遭到仇视。非常令人不解。
和稀泥的行为方式。说到这个,感觉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印度人为什么比华人更混得开,因为印度的文化和冲突解决方式好像更倾向于这种。具体来说就是,法律规定是一回事,具体操作是另一回事,绝不会简单直接地按法律规定的来。基础操作是忽悠/恐吓/反复纠缠弱势的一方,直到达成弱势一方能接受/不得不接受的条件,这个条件肯定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打折的。
比如退钱的时候一直拖,最后债权人放弃至少利息的部分甚至放弃追讨;对举报职员反复危吓,最后对违规人员重拿轻放;对住户找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最后只给一点点赔偿金,等等。说到这里,感觉这个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求弱势一方单方面妥协,因为如果弱势一方态度坚决,能得到的上限,也不过就是法律的公正执行,而绝没有反向超额执行的。
总结起来,弱势方维权有由内而外的各种阻力重重,有时候甚至要克服来自内心的对自己的PUA。 而强势方则不存在维权,甚至不需要在乎法律是什么,只要顺其自然,一般事情就会不了了之,或最多打折执法。
b)监管机构
上述的这种文化不仅渗透了我们每个人,而且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这个我没有亲身经历,在网上看到有劳心劳力终于打赢了官司却又无法执行的故事,朋友中也有煎熬一年半诉讼职场性骚扰,最后赢了,然后没有然后的故事。这里的校园霸凌也很普遍,到底是文化纵容了霸凌,还是从小就经历霸凌的孩子一代代长起来,让社会现象中,压迫不公和精神胜利者越来越常态化?
对于即使是加拿大的很多人来说,对法律的了解也不甚明了,也会出现一头雾水,没有头绪的情况,绝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普法。好的是这里有很多机构帮人回答基本的法律问题,这一点无可吐槽,除了仍然是对弱势方费时费力,算是一个很好的点。
可是,即便有帮人回答基本法律问题的如此多的机构,执法人员有时还是会在灰色地带主动创造不公,甚至因为一方明显不太可能了解很多法律细节而踏入黑色地带。因为加拿大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移民人口组成,导致很多法律法规行政要求就是没人清楚,甚至没人知道。
其次,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也要钱,我经历过商家欠我的退款无法收回的情况,根本联系不上商家,(这个倒不是在多伦多了)历时两年法院终于裁决了应赔金额后,去找法警执行,被拒绝接收了两次,(暂时还没明白其中原因)。第三个法警终于愿意接了,要先交600$且不保证能从商家那拿到钱。我想知道在别的国家会有这种情况吗...我觉得法警不从商家那多收600就算了,毕竟都是商家赖皮搞出来的事,哪怕他从收来的钱里面扣$600我也认了,现在却要求我自掏腰包预付还不保证收回钱,这是野人村的稻草法律吧?
总结
来加拿大六年的我,还在不断学习和了解其社会运作的方式和文化。在多伦多这两年的生活可以说非常魔幻,不知其中常态现象有几分,疫情冲击有几分,个人倒霉又有几分。写下来希望世界多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