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写作就顺溜了
最近再写一个家庭伦理剧《我给姑姑当保姆》,思路空前清晰,创作欲望强烈,要不是当心身体适应不了高强度写作进度,恨不得一天写几章。
这种状态也许源于这几年笔耕不辍,想到什么立马成文,写到现在就顺利了。
五年前我开始再就业生涯,自然可支配的时间多起来,就产生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想法,每日都是几百字的碎碎念,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皆为素材。享受码字的过程,至于收益啥的没怎么在乎,还感谢平台给我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
就这么持续写了一年多的时间,账号下的文字就像一个大仓库,杂乱无章,于是我就萌生了写故事文的想法,把以前的文字放在《成长进步》文集里。
写故事多半是身边人的真实案例改变,也有读别人的作品有感而发写成的。
毕竟我只是一个热情的文字爱好者,不可能随时都能写出故事文,看到家长里短也想写下来,还有小观点乐意分享,但我又不想把现有的账号弄得乌七八糟,怎么办?再找个地方呗!
于是写家长里短就去某条,分享观点就到某乎写问答,找到感觉再回来写故事文,顿觉现在日更的平台清净许多。
写故事文,短的也就千字图文,多半是两千字左右的独立成章,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偶尔也能写几千字一篇的故事文,俗称短篇小说,毕竟是少数现象。
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说过:“小说就像一个院子里的房间,每个房间就是一个小故事。短篇小说房间少,自然故事就少;而长篇小说就像一个规模庞大的大院子,里面分部好多不相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
这段话让我深受启发:我能写出几千字的短篇,能不能写出几万字、甚至十万字、几十万字的长篇呢?
我这个人的性格有点轴,想到就干,写不出长篇我还不能写系列文?于是第一部《成长路上不孤单》就开工了,当时也不知道埋伏笔、留狗子,一股脑按着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4.7万完结,我自己都不屑于回看。
万事开头难,第一部系列文能顺利写出来给我极大的鼓舞,仿佛也看到了希望,于是系列文又开了新篇。从几万字到十万字,再到十几万字都有,竟然还有一部21万的《逆袭》。
那一刻我真的有点飘,仿佛自己有写作天赋一样,现实很快给我当头一棒。
我开始尝试把十万字以上的系列文放到长篇最好签约的平台上,竟然顺利地走完了签约、推荐、完结等一系列流程。可是数据让我有点沮丧,完结推荐便停止。
我开始查找原因,在那个平台上找到一部和我的作品内容相近的推荐文,轮换着听,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上榜文有血有肉;我的文章就像白开水。
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和短板,再写下一部系列文的时候逐步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再持续更新自己的文章。
12万字的《军垦岁月》终于激起一点点小浪花,这让我非常欣慰,写作的劲头更足了。
常言说:输出倒逼着输入!
持续写作的同时阅读也时时跟进,读完作家素老三的《女作家去做保姆》,佩服她的写作手法和创作能力:
因为写作遇到瓶颈就换一种生活方式,她常用的方式就是打短工一个月的时间,就回归正常的全职写作状态。
这一次给一个老太太做中午和晚上两顿饭,还有1000元的工资。可是入住雇主家后发生一系列的故事,作者一时半会难以脱身。她沿着时间轴推进故事情节,把人情世故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活龙活现。
十个月的保姆生涯竟然写出135万字的大长篇,让我佩服不已。
我身边就有现成的例子何不书写出来?于是我又开了新篇《我给姑姑当保姆》,这是一个兵团普通家庭的故事,自己在兵团生活几十年,写起来比较顺手,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就是身边发生的事,顺着时间线推进就好。
无奈我神经衰弱不敢过度用脑,而写作又是一个烧脑的工作,我只能控制节奏每天一个章节。
写作缘于我对文字的热爱,这份热爱在没有收益、或者说收益和付出不匹配的时候也能坚持下去。持续写作把控文字的能力有所增加,而且码字的欲望更加强烈,目前写着写着越来越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