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笔记(2020.5.23)
今日读书——马国川《大学名校长访谈录》笔记:
一共访谈十四位大学名校长
——访谈原华中师大校长章开沅:
大学之光在于文化积淀、精神的传承和学脉的延续。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立的大学精神、源远流长的学脉,正是其闪烁的大学之光,它照亮民族、照亮人类。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历史上每次炒作国学都是一次倒退,都是对新文化的一种反动。
好制度比好校长更重要。
大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精神力量。
学风应该成为世风的先导。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是爱,都是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是细致的教化,而不是简单的制作。(——随想:是对人性的启示与开蒙,不是制作流水线上的同质化产品)
——访谈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
大学之道在育人而非“制器”。
倡导在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他说,“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访谈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未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以陆游词句来写照彼时的刘道玉先生,合适不过了。)
一流大学关注的始终是终极问题,就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影响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这是一流大学的使命。
解决中国大学教育问题,首先要恢复大学的独立性,否则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无从谈起。
从世界来说,成熟大学制度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德国模式(集权制,政府管制大学),第二种是英国模式(行政和学术分权制),第三种是美国模式(大学完全独立),第四种是日本模式(国家主义至上的国家,政府管制较严格)。四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严格的法治,学校有充分的学术自治、学术自由。
我理想的大学制度是: 独立、多元化,开放。
独立——就是没有依附性。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说:“大学是无条件追求真理的地方,大学独立到什么程度?大学不仅相对于国家是独立的,而且相对于市场、公民社会、国家和国际的市场也是独立的。”
多元化——大学应该是各有特色,不能是都整齐一律,都一窝蜂地上时髦专业、都搞所谓研究性综合型大学。
开放——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资源共享,既合作又竞争,办学理念和人才质量都要能跟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