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有你有我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萧红:一个女人的悲剧,从这一点开始

2017-07-13  本文已影响664人  陪你读书_
《呼兰河传》第4天

谷主麦家说:读书像交友,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少一分孤独。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


嗨,早上好。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收听麦家理想谷陪你读书栏目,每天早上8点,用最精致的方式,陪你读最经典的书。你也可以点击音频上方蓝字,关注麦家理想谷公众号噢。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一起借由幼年萧红的眼睛,领略了她的童年,最后以租住在她家里西南角小偏方的老胡一家做结尾。

从这一章节到第七章,本书已经由景物转到具体的一个个人物,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等一系列悲剧人物相继出场。今天我们将阅读的是团圆媳妇的命运。

(阅读的是原书的第五章内容【第115页~第160页】)

老胡家的二孙子媳妇被带回家了,萧红一家子人都赶过去凑热闹——这一段的描写,把呼兰河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单调很好地刻画出来了,他们没有什么娱乐,只能靠围观和议论邻居的家长里短解闷,连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看热闹,饭都不想吃了。这样的描写,前文有不少,后文依然随处可见,就像一个个结点,最后织成一个网,把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再三地描绘出来。

这个成为众人焦点的孙媳妇,还是一个小姑娘,她被称为“团圆媳妇”。团圆媳妇又叫童养媳,是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旧社会穷人家孩子多,养不起时就变相卖给或送给有男孩的人家做媳妇,实际上就是让所谓的夫家去抚养,等女孩长大了,夫家就让此女孩与其子圆房(结婚)。

团圆媳妇脸黑黑的、笑呵呵的,憨厚可爱。但那些扒在墙头来看的邻里们,却都说“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呼兰河城的人们,依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麻木地活着,他们从不思考。在他们看来,一个真正的团圆媳妇,应该扭捏怕羞、个子瘦小、饭量小、看夫家脸色,因此,当看到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大大方方、接过来的第一顿饭就吃三碗、个子比同龄姑娘高时,就判定,这个媳妇不行,得管教、得打。

这些闲言碎语,加上团圆媳妇被打时居然连喊带哭,说要回家去,她的婆婆更加坚信非好好管教不可,狠狠地打了她一个月:好几次把她吊在屋子大梁上,用皮鞭子抽打到人昏过去,全身都青了,甚至都出血了;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

从夏天打到冬天,团圆媳妇被打出病来了,原先的黑脸变黄了。她的婆婆当然不愿意她死,因为这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为了给她治病,又不时地花钱跳大神,采用了围观人们善意、热心的建议,吃了黄连和瘟猪肉,吃了药铺厨子随口说的药方。这一个个折磨的偏方却让她的病一天重似一天。

接下来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既有描写愚昧的现实,也有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辛辣的嘲讽。

众人建议给团圆媳妇抽帖,但一帖要十吊钱。

这里萧红用了很多的笔墨细描媳妇婆婆的内心:

十吊钱能够买二十块豆腐,够吃二十个月;十吊钱买一口小肥猪养一年,能卖千八百吊钱;十吊钱可以买十来只鸡,第二年鸡还可以下蛋换钱,足以让他们发家致富....

但她最后还是在抽帖的骗子的蛊惑下,花了五十吊钱要救团圆媳妇的命,但仍然不见效团圆媳妇依然发烧说梦话,囔着要回家。婆婆觉得她说的“回家”是回阴间地狱,内心也是一份善意,为了阻止她走,一听到她嚷回家,就拧她的大腿,把那大腿拧得像梅花鹿似的青一块、紫一块。

“治疗”到这里,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身上有鬼了。最后,他们仍然选择跳大神,还要当众、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大神打着鼓,她不肯脱衣服,于是几个大人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将她整个人抬进装满滚烫热水的大缸里,不停地往她头上浇热水。起初,团圆媳妇还挣扎、喊叫,渐渐地就不动,倒在大缸里,昏过去了。就这样当众折腾了三回。

但无论家里人怎么折腾,办了多少愚昧、迷信的法事,团圆媳妇终于还是死了。由二伯领着人,把孩子葬在城外了。

作为读者,我们对团圆媳妇不幸的遭遇,同情、怜惜,甚至于咬牙切齿、脊背发凉,原来旧社会竟有这么多迫害女性的招数。

但对于这位婆婆,却也无法苛责太多。

她和呼兰河的人们一样,内心是良善的,生活是穷困的,一向勤俭持家,给团圆媳妇抽帖的五十吊钱,是她在田里弯腰捡豆子半个多月换来的,自己得了病痛也不舍得花钱买药,疼了就忍着。

他们都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牺牲品。

他们都有哪些“习惯”呢:

做团圆媳妇的惯例就是要挨打、生病了就是要跳大神、别人家跳大神了就得去看热闹......

闭塞愚昧的呼兰河,人们都是内心空虚的看客,心满意足地看完别人的痛苦,将这些奇闻异事作为一定时间内的谈资后,就遗忘了,每个人都活得麻木、愚昧、蛮横。他们不把媳妇当人,但也不曾把自己当人。这也是整个时代、社会的悲剧。

团圆媳妇的死,和这些愚昧的人们有关,他们可能不是真正的坏人,因为从始至终,他们并没有想伤害团圆媳妇的生命,但每个人身上仍然都带着恶。无知的恶、欲望的恶、不幸的恶、封建思想与封建迷信的恶,对此,他们不仅一无所知,也从不反思。

描写团圆媳妇的故事,萧红也全部使用孩童的视角,在孩子的眼睛里,美好与肮脏是一样的,没有正义与否的区分,因此,萧红书写这个故事,对恶没有任何的遮掩或矫饰,但我们从成人的眼光阅读,却会将那残忍、哀怨都放大了,这样的表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给心灵带去强烈的震撼之感。

团圆媳妇的故事,给我们的阅读感受是强烈的,是整本书的一个高潮,但如果你觉得读到这里就可以了,那就错了,因为我们明天将要阅读到的,是有二伯的故事,被称为这本书里“最像小说”的一章,值得期待。

【今日话题】

读完这个故事有点压抑,同时又小小地暗自庆幸,觉得能活在21世纪真是太幸福了。从未见过光明的人,便守着黑暗度过一生。不假思索地活着,把自己活成麻木冷血的机械,活成杀人的屠刀却不自知,多么可悲!

愚昧是一种罪吗?面对那么多身处社会底层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生活的人们,我们应该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说出你的态度吧。

如果你喜欢麦家理想谷的“陪你读书”栏目,有什么话想对谷主麦家说的,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噢。读书就是回家。也许你正在上班途中,或是在发呆……无论你在哪儿,很高兴遇见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