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与时间做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掰成48小时来花。
“没时间了!”“我很忙!”几乎快成了她的口头禅。朋友间的聚会,10次当中她有2次能到场,我们就已经觉得是她百忙之中还不忘记我们这帮“狐朋狗友”而万分感激了。
前不久,国庆小聚,这位朋友突然问我:“小梨,你能不能推荐给我一本时间管理的书啊,我真的快要忙疯了!”
看着她顶着黑眼圈的脸和充满了渴望的眼神,我虽然百般不忍,却还是说出了一件有些残酷的事情:“其实,没有人能管得住时间。”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可是时间和金钱还真不一样。金钱有富余时可以存银行可以投股票可以搞理财,不够了还可以借钱、贷款。
时间却不同。你若是一整天无所事事,有大把空闲时间,却无法把它存起来积攒到明天;你若是一整天忙到焦头烂额,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没法跟任何人、任何机构借时间。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它每天都给每个人24小时,不偏不倚,所以才会有“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
你管或者不管,时间都在那里,不多也不少。
既然时间无从管理,那为什么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却活得很平庸?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非时间的差别,而是心智的差别。他认为,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人自己。
他说:“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的方法只能是‘与时间做朋友’。”
可是时间却是个挑剔的家伙,不是任何人都能与之结交朋友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与时间做朋友呢?
1
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心智强大,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
首先,那些能与时间做朋友的人,必然是心智强大的人。
你可能要问了,什么是心智?
心智二字,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英语中有个短语“open your mind”,说的便是打开心智,打破思维的局限,去拥抱、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用李笑来的话来说,心智便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
你可能又要问了,这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举个例子:周末在家,你打算利用上午的时间看书。刚翻了两页,手机响了,提示你刚刚收到了一条微信。你不假思索地打开手机看了一下,是朋友小杨约你中午12:00去某家新开业不就的日料店吃饭。你欣然答应了。然后你继续看书,看了没几行,你突然想起家里的抽纸用完了。你打开手机淘宝,发现正在搞满减活动,只买抽纸不够资格参加活动,你还需要凑单。你开始顺着活动页面仔细地挑选凑单商品。好不容易付完款,你心满意足地想着真是划算。瞥见扣在一边的书,你蓦然想起你本是打算看书的。于是你又继续看书。看着看着,你有些口渴,起身去倒水。水还没有烧好,你想边刷朋友圈边等吧。哦,小李去近郊爬山啦,小王去给大学同学当伴娘啦,小郑好惨竟然在加班……水烧开了,你还意犹未尽,你暗暗告诉自己,再刷几条就回去看书。这时,电话响了,是小杨打来的。他已经出门了,你看了看表,竟然已经11:00了。你看了眼摊在桌子上的书,一上午才看了不到10页。临出门的时候你懊恼的想:“要是不约小杨吃饭就好了,那我就会有时间看书了。”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我们的大脑非常活跃,经常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可如果每个念头一闪现,我们就跟着去干,那就成了三心二意,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控制了。
而心智强大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从而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好一件事再去做其他的事。
李笑来说:“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所以,心智强大到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便可以集中精神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干好一件事,然后时间就会变得充实,也就不会因为虚度时光而感到懊悔。
2
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不急于求成,愿意推迟满足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速成”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噱头。
卖的最好的减肥药,主打“立即见效”;卖的好的课程,主打“三天教你学会xxx”;点击率高的视频,主打“3分钟给你科普xxx”;畅销榜的书,主打“七天可以xxx”……
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快,快到越来越多的人急于求成,妄图一蹴而就。如果一件事情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那便去做;如果一件事情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见效,那便绕过去——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要做。
人人都想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什么放长线钓大鱼,什么十年磨一剑,那都是老祖宗们的时代的事情了,这个时代,就是要快,快快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
可是,人们似乎也淡忘了,老祖宗们千百年积攒的经验和智慧,也告诉过我们,“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那些“立即见效”的减肥药,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消除;那些“三天教会你xxx”的课程,你买了一个又一个,花了不少钱,最终却只得出“道理我都懂,可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
更有甚者,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那些“酗酒无度的、嫖娼乐此不疲的、吸毒不顾死活的、玩电游没完没了的,都是这种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的天性使然”。
所以,推迟一下满足感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成就都来自于经年累月的积攒。
想要减肥,不如加强锻炼、健康饮食,用科学健康的方法慢慢达成效果;想要学习一个新技能,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踏踏实实地练,终有一天你能熟练地掌握。
当你发现自己不再急功近利的时候,反倒会发现,时间馈赠给你的回报,越来越多。
3
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懂得如何聪明地保持高效
讲求效率原本是件好事,可万事万物都有度,一旦超过了,便过犹不及。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电脑每天24小时开机并且告诉运转,那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它变得越来越卡、状况百出,甚至直接烧掉主机板而报废。
电脑尚且如此,何况人脑呢?
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100%的效率,所以不要对自己太过苛求。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如果每天能够在重要的事情上专注2个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讲,已经算是高效了;若是能够专注4个小时,那就非常了不起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要劳逸结合、留有空间。
李笑来提出可以参照黄金分割定律来规划我们每天的时间:譬如我们每天有10个小时可以规划,那就大概6.18个小时用来工作学习、3.82个小时用来享受欢乐。前提是,属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我们全身心投入,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而属于享乐的时间我们也别惦记着工作学习,痛痛快快地玩儿。
还有一些人每天看上去很努力、很忙碌,却是出工不出活。
李笑来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而已”,但事实上,“他们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工作。”
我的上司曾经不吝赐教地告诉我,聪明的人应该学会聪明的工作——把80%的时间、精力用来攻克20%困难的、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反过来把80%的时间精力花在80%简单的事情上。
很多人喜欢做简单的事情,因为那是“舒适区”,做得多了,几乎不用动脑子、费劲儿。可是这个时代,每年大批的机器被发明、制造出来,它们的目的便是帮人类做简单的事情,从而解放劳动力。甚至,同样的事情,它们做起来比人类高效多了。
如果不去做困难的事情,不要说在人才市场没有竞争力了,你的竞争力甚至都比不过一台机器。
4
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愿意感知时间
交朋友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可是你了解你的时间吗?
有人说“我每天都在工作”,有人说“我每天都在学习”,可是,具体呢?一天24小时,总不至于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吧?
前苏联有个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叫柳比歇夫,他在世82年,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他对自己的时间了如指掌,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26岁那年,他发明了一种“事件-时间日志”,把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耗时多少都记录在案,并且坚持了56年。
李笑来十分推崇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并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大加赞扬,认为这种基于过程记录时间的方法,会使自己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从而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从而战胜“时间越来越快”的焦虑。
所以,想要与时间做朋友,我们需要去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虽然记录时间本身也要占用我们的时间,可有时候以退为进做一些“小让步”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之后,才能改善我们的时间规划,才能想办法让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对于时间这个朋友,李笑来是这样感慨的: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伴了20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
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能将结果如实交付于我,从未令我失望。”
我相信
那些有幸能与时间交朋友的人
都会活得从容淡定且充实精彩
董小梨
一个耿直的射手座girl,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留言或私信
插图:pixel.com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