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才是描写的核心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树上鱼

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基本都是味同嚼蜡,感觉很假,哪里有什么真情实感,一直在写记账,今天试着来一节指导作文课——《具体才是描写的核心》。

说到描写,很多同学就会想到要堆砌很多高大上的言辞增添文章的文采,有文采才称得上作文的描写吧。因此一说写作文就犯愁,感觉比女人生孩子还难。

其实不然,王荣生教授讲:要把描写写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才写出生动。

一、描写,实际就是两件事:

1、 把瞬间的事展开来写。

2、 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

例如: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作者就是把跳水姑娘吕伟从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到插入水中这一瞬间的动作分解开来写的。从在跳台上——起跳——翻转——入水。

(跳台上)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起跳)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翻转)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入水)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一个活泼、生动,描写中见真情的形象就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分解过程中适当加入动词和运用多种感官。

1、我们先来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的《社戏》里一段话。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听觉)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视觉)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嗅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听觉),还有几点火(视觉),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两段话就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来写了一幅水乡月夜图。

2.学用动词。

秋日的暖阳透过树枝柔柔的洒在落叶上,每一片都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被风推搡的落叶,像一只只穿行于森林的松鼠,跑跑停停,左顾右盼,并时不时翻几个跟斗儿。

杨世玲《落叶温情》

我们再来看一个山寨黄昏的描写:

    黄昏时分,观景台看到的景又是另有一番风味,寨中人家飘渺的丝丝炊烟,袅袅升起,漫漫扩散,弥漫了这个美丽的苗寨西江,空气中飘来晚饭的香味,还夹杂着山村泥土和山林的清香,让人陶醉,门前的小河安静的流淌,不受世俗的影响,翻越坡坎,绕开障碍,不经意间流向了远方,云雾、炊烟、苗寨混然一体。

三、小试手

1.分解开来写。

老师给你们讲课每一个动作都是综合的。你们要写我讲课时候的情形,你就要分解开来,怎么分解?

手如何?眼睛如何?身体如何?把瞬间拉长,把动作、表情渗透其中。

强调:学会描写,不是观察,而是分解的方法,分解方法就是去感受。

2.运用多种感官

例如:我让你们写一个橡皮擦。你怎么写,你肯定又在怀疑,有什么好着写。

  写先闻一闻,在纸上擦一擦,在桌子上擦一擦,在地下在水泥地下,在不同的地方扔一扔地上扔墙上,扔太阳下照一照。

3.小窍门

(十个字)加词换句式,重复关键词。

星期三,我做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便从书架上拿了一本《生活小常识》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加词:加什么词,对称词。

鲁迅经典: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

(阳春三月,一个温暖的)星期三,我(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做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便从书架上拿了一本《生活小常识》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换句式:换什么句式。简单句变复杂句,单句变对称句,顺序句变倒装句。

阳春三月,一个温暖的星期三,(书架上一本《生活小常识》正吸引着我,)我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做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重复关键词:点题扣题,解题猜题。

阳春三月,一个温暖的星期三,书架上一本《生活小常识》正吸引着我,我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做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这本有趣的书。

四、写一写

看视频写一段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