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你打我骂我,也不要你无视我!
在地铁上,一个小孩一直在哭,哭得撕心裂肺,而且哭了很久。我忍不住看了看。只见旁边的妈妈面无表情,双手叉腰,看都不看他。孩子多次想去抱妈妈的大腿都被她推开了。
看到孩子哭得鼻涕眼泪都流到一起,我没忍住就蹲下身子轻声安慰了孩子几句,拿出了纸巾给他擦。妈妈却一直在旁边跟我说:别理他,让他哭。你无视他他等下就好了。。。。。。
我心里不是特别滋味。
(一)
我总能跟很多人毫无避讳地谈起我小的时候因为太调皮,整天被我妈妈收拾修理的事情。
小时候妈妈打我我不害怕,我害怕的是她对我的无视和冷漠。
无论我怎么哭,怎么闹,她都不会理我;我知道错了,我抱着她求她原谅,她也是把我推开;我无论变得多乖,努力帮忙做些家务,把作业完成得很漂亮,她也不会表扬我......我尽力地想讨好她,可是她却拿你当“空气”。
这种无视,简直就是一种“凌迟”。
我宁愿她骂我打我,拿着棍子追着我满巷子跑,我也不愿意她这样对我。
这种态度,比给我身体带来的伤害还要疼千倍万倍。
家里永远是低气压,不敢说话,甚至连呼吸咳嗽都要隐忍克制。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觉得发出什么声音都是一种罪恶。
所以,长大的我也有两种极端。
在跟人的交往之中,无论是同事,朋友,同学,我很怕别人不理我,不跟我说话,尤其在我做错事对方那种冷冰冰的态度,让我觉得尴尬无比,手足无措;可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下意识地不愿意讲话,搭理别人,任凭别人怎么对我笑,跟我讲什么,如何抓狂,我都可以把对方当做不存在。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还收到过一张卡片,是班上一个女孩送的,上面有一段话:你可能最近心情不好,你安静沉默的样子好可怕。如果我们做错了什么,你可以生气啊。但是不要一副把我们当做不存在的样子,还不如你给我们几巴掌来得痛快。
好在后来我自己读了一些书,慢慢地也开始会调节自己。所以,才没有一直极端下去。
(二)
“冷暴力”简直比身体暴力还要可怕,根本就是一种精神虐待。
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情况:
1。孩子无论做得多好,爸爸妈妈都不会给孩子一句表扬,理由是怕孩子骄傲,但是孩子只要犯一丁点错,考试考得不理想啊,爸爸妈妈就会轮流开打。
2。只要犯了错,无论大小,爸爸妈妈不骂也不打,但是基本孩子做啥事,说啥话,不是被冷嘲热讽,就是被完全无视;
3.还有一种是特殊家庭出现得比较多的。爸爸妈妈感情不合,一年都说不上几句话,但是又不离婚,名义上是“为了孩子”。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其实内心更希望爸爸妈妈离婚但是能好好相处算了,也不要生活在这种没有爱,死气沉沉的气氛里。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长期处在“冷暴力”环境当中的孩子,内心必定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而且比较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以及悲观的想法;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在人际交往当作,会不够大方,显得很怯懦,过度在乎别人的想法,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语气有一点不好,自己就会猜测半天,纠结半天。
身体的伤痛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愈合,可是心里的疼痛有时候就是一辈子的阴影。
我接触过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多大人都会说:让他哭,哭累了就不哭了。
或许,起到一定的成效。可是难道不觉得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很失败吗?因为你对孩子的哭闹一点办法也没有,你不是想着去寻求他哭泣的原因,然后去解决,而是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对待。
他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他可能是因为犯错妈妈生气,他心里害怕希望妈妈拥抱他;他可能真的缺乏安全感;他或许调皮捣蛋,但是这是想要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
可是,妈妈的态度却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无论自己发生了什么,妈妈都不关心我。我哭成这样了,她看都不看我,她居然可以一直做着家务看电视玩手机,她都不来抱抱我。
我以前问过很多孩子,自己做错事考试考不好,怕妈妈批评你打你吗?
有个孩子说,怕。可是更怕她不理我。
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孩子们都觉得宁愿妈妈打骂,发泄了情绪,过后就好了。也不要谁也不搭理,面无表情,说话不痛不痒的样子。
(三)
“冷暴力”的行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是没有意识的,但是却会在无意中给孩子留下了创伤和阴影。
有位年轻妈妈也跟我说过,孩子犯错了,很想狠狠揍他一顿,可是舍不得啊。但是又不想一直给他讲大道理,听过就忘了,心累啊。又不能表现得那么快就原谅他,只能让自己冷静一下,不搭理他了。但是久了也发现有问题。有一次她在孩子的日记里发现了这样的一句话:每当妈妈不讲话不理我的时候,我总觉得她随时准备不要我,我宁愿她骂我打我,至少我觉得她是在乎我的......
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越来越弱,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低,抑郁症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批评现代的人内心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越来越不爱惜。其实,这些话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赞同的。
时代不同,孩子接触的东西都不一样,生下来被灌输的理念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总是那现在跟以前比,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我们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
“棍棒出孝子”能够一直影响我们也有它的道理。
对于现在的年轻父母来说,我们还是更愿意去拥抱孩子得。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的主观都多于客观,难免也会犯错,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学习。我们也希望曾经那些伤害过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不会用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希望不会重蹈覆辙。
”合格“,”优秀“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没有人生来就很会做父母的,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努力成为好爸爸,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