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能超越吗。僭越本分。一二三。

2023-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2郎神

旧文归档

三篇【54 现实能超越吗】【48 僭越本分】【(编号找不到)一二三】

现实能超越吗

2018.4.26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现实世界里,它不完美,甚至残酷。我们努力中发现美好,赋予其意义,再奋力一生去追寻。

代代人继往堆积的来路中,我们不断进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传递哲思和信仰。但这一切终是皆是基于我们所处的既定现实:高山原野、江河湖海、社会层次、文明程度、科技水平…

如果现实参数改变,我们既有的一切认知也就随之改变。

震铄古今的圣者,最终皆以内省而非外观获得顿悟和救赎,他们是否因此而具备了穿透物理环境和文明现实的思维与认知能力,因而能适应任意改变的环境和现实呢?

乔达摩·悉达多、耶稣、默罕默德?

或许能,或许不能。无处妄取,无从知晓。

那,芸芸凡胎有无方法获得不受限的思维力?身体能适应的空间环境与现实,思维既能适应。

甚或,超越身体,精神不灭。在广袤时空中,与已知和未知的万体万物,相生相长,俱来俱往。

僭越本分

2018.4.17

有些App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

你因使用时需要而允许TA弹窗提醒。但TA并不具备“节制”的品格,在你不使用时仍不断给你推送各种活动通知、优惠信息希望与你加强互动、增强粘性,却不明白其实你对TA的需求仅限于使用的当下,和纯粹的单一功能性,任何多余的互动对用户来说都是莫名其妙的负担,最后只能导致你把TA关掉,或干脆卸载。

因此,懂得“节制”,或叫“有自知”,对一款受应用场景天然局限的产品极其重要又稀缺的素质。

简言之,不要轻易僭越本分。

遗憾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也并不多。很有可能,我也经常犯这个错误。

不过(以我喜欢翻转的惯例),从另一个视角看:僭越本分,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这是妄想之锋芒,这是欲望之源泉,这是人类不断自我跃迁的生命代码。若能“僭越”得当,就是“超越”,僭越本分就成了超越自我。

而数据不断喂养下的智能体,远比人类贪婪(其实TA根本没有“贪婪”这个情绪),TA直接“以僭越为本分”。并终将以这无数被嘲讽被抛弃被卸载的APP化产品堆积如山的尸骨为养分,生成TA瑰丽的智慧。那时,或许我们会看到TA刻意出示的“节制之美”,那也许就是睁开眼眸的强人工智能,也是人类将自己命运主宰权交出的时刻。

哎西,致敬那些无惧死生勇往直前的APP及其同类吧,如同致敬曾经不识时务并自我超越的人类。

一二三

2.24

我将日常接触的内容性沟通和信息传递载体(包含谈话和文本)大致分为三种:

1、说明书型。

文本表现:如文件、邮件、合同、报告、新闻报道(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多是这类),也包括一些看起来挺高大上,实际就是一类信息告知的,如某个著名经济学家的论文、一份华尔街投行的投资报告、一本智库常规的国际地缘政治分析白皮书。口语上包含你每天信息表达的90%以上。

简单而言,此类都是说明书,即信息传达,你要做的就是正确的理解,快速的处理;

2、脑洞型。

助你解锁新的思维模式、领略新的趋势变革、升级你认知维度的内容。

如一本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一次出色的TED演讲,一部展示你未知的电影,一次塞干货的区块链论坛,一次CES大展,一个伯爵古堡中几代人的私人收藏,一个你很多未见的牛逼老友跟你喝茶一下午扯出的蛋……对此,你要做的是,先空杯心态,尽可能吸收后,再自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效及互补的新知缝合进你的思维塔,武装进自己的知识军火库。

嗯,就像基因进化迫使你必须兴奋的那样。

3、文艺型。

诗歌、小说、戏剧、绘画,一个电影场景、一段美妙音乐、一处空间设计,以及优秀广告表达、有才华的网络段子……传统文学载体、多元艺术门类、加上很多全新形式的文艺性表达(也有很多莫名其妙好和恬不知耻,比如我昨天的呓语)。

这些字词句、视听觉等组合成的信息,如一束光,能直往你心里钻的,它们无视你为智慧生命自鸣得意的大脑皮层,直射大脑最深处最隐秘杏仁核(负责情绪情感)和脑干(心跳、呼吸、神经等核心生理反应)的潜意识区域。

它们不经逻辑、没有理性,看来无甚实际功用,却可以让你的精神和灵性找到寄生和攀爬的支架。

以上我分析的内容属于第一类——说明文,没有价值,就是眼睛喝口水,经过身体,尿掉完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