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之二,对道德和知识的盲目追求!
【读经典】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简单翻译下:孔子说“哎呀,你这样去会很危险可能受到刑罚的。大道不是预想和喧杂的,杂念多了就会多生事端,事情多了就会心生扰乱,有了扰乱就会产生忧患,忧患烦恼还如何去拯救国家。”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简单翻译下:古时候修道高深的至人,都是先使自己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你自己尚未安定,又怎么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呢!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简单翻译下:而且你知道出现道德毁败、真理遍地的原因吗?道德毁败因为追求名声,真理遍地因为争辩是非。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真理是互相争辩的工具。这二者都是凶器,不能推行于世。
【谈心得】
孔子开口就说“嘻!若殆往而刑耳!”,这个“嘻!”一看就是庄子的风格,很为人师表的孔夫子格格不入,再次说明这个故事就是庄子杜撰出来的,孔子是不会这么嬉皮笑脸地和弟子讲话的。
孔子上来就警告颜回,你这样去是很危险的,接着就讲了“夫道不欲杂”的道理,就是说这个大道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你想的越多,就会准备的越多,随之而来的忧愁也越多,最后烦恼越多,连你自己都救不了了,还怎么去拯救别人呢!
这段话既是在给颜回讲道理,也是提醒他,你要拿我的仁政理念去帮助卫国是做不到的,因为卫国本身也有很多大臣,还有君王,他们也都有自己的观念,这么多的道理观念参杂到一起,只会更加忧虑、平添烦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圣人们都是先修已再助人,庄子这是在提醒我们,最基本修行前提是不要妄想,不能靠臆想去安排别人做事,“己者未定”就去指导别人,绝不是处世之道!
孔子继续指出颜回的问题:“你现在知道出现道德毁败、真理遍地的原因吗?”,都能看到现在社会上道德沦丧毁败、知识真理遍地,原因是什么呢?
庄子借孔子之口告诫我们,“名”和“知”就是两把凶器,是人们处世好名和争斗的根源,这里的“名”指的是道德名声,“知”就是知识和智慧,这两样东西成了世俗社会中人们疯狂追求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推测,孔子听了颜回的热血梦想后,一定感觉到颜回的心态是有问题的,他打着拯救卫国的旗号,要去改变卫国,实际上潜意识里是觉得自己的德行知识很高,可以去教化卫国,借此获得美名。
这无疑是陷入了对“名”和“知”的追求,用道德和知识标榜自己,去劝谏改变被人视为无德的卫国国君,这是极不理智、毫无智慧的行为,结果必然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