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正确的标准是什么?
题目也可以换成是价值观正确的标准是什么?价值观最简单明确的表述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更好的?”
可是这里的所谓最好和更好,其实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选择。范围限制了我们的选择结果,所以见识很重要,见到过活人做到很重要。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比成才的见识少一点,入伍之初成才就表现的很市侩,很老练。而许三多就单纯的多,只知道班长对自己好,自己要努力不让班长失望。可是从红三连到钢七连,再到老A,平台不一样,三多眼中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不断的变化。
我昨天已经分享过,自己的军营之初也跟三多一样,不断的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做过很多“正确然并卵”的事情。
考上军校之后,见识增长了一点,可是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更显得笨拙了。入学第一学期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期间担任过学员队的各种职务,却直到毕业都没有入党。一直都只想着如何搞好学习和训练,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搞好跟队干部之间的关系。在做事情方面投入了很多,或者说是全部精力,但是从来没有单独找队干部汇报过思想。
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干的好,就应该入党,不用再说别的。后来看,游戏规则不是这样,地域观念,老乡观念,平时队干部在大会上讲的不允许的事情,他们自己都在做。于是,从内心里抵触他们的言行,鄙视他们的做为。直到毕业,我都没有找他们说过一次话,内心深处的鄙视,毕业之后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联系他们。
很多年之后,读了《沧浪之水》之后,我也才逐步的意识到,是我自己开窍的晚。只知道研究事,不知道研究人。但是具体到事情上来看,还是人是主要因素。
有位大咖说:“一流的团队,可以执行好三流的创意;三流的团队,是无论如何也执行不好一流的创意的。人对了,什么都对了。人错了,再好的事情都做不好。”
做事之前先选人,选对人才能做成事,否则最后的结果就是然并卵。
在市局干项目多年,我清楚的知道,二级机构的项目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也知道该如何培训,可是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也是白知道。到2018年五月,在领导的支持下,我邀请市项目办派人过来授课,直接有效的推动了全局的项目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好评。到七月份再次建议召开项目工作现场会的时候,就更是水到渠成了。整个年度项目工作,无论是在局里,还是市里,都获得了很多荣誉。局领导问我,为啥过去都不提这样的建议呢?我笑了笑说,时机不对,提了也是白提。过去的项目建设工作都是以各单位为主,局项目办都是边缘化结合部,没有人愿意多问一句。也就是你牵头负责之后,过问的多,操心的多,我才梳理一下自己这些年见过想过的思路,要不然我也会躲清闲混日子。
那一年的培训和现场会都是我一手策划,拿出方案之后,领导进行了完善,帮助对接了部门资源。活动的成功,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在到后期的社保补缴工作,就更加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