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第三章——描写一隅
一:景物描写中动词的应用
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作为一个大家的写作认识,是值得学习写作者细细品味和着力模仿的。
动词一般来说是表示行为和动作的词,是人(包括动物)所特有的,但如果把动词用在相对静止的景物描写上,那这个景物就会更加的形象、具体、鲜活。
我们来看《平凡的世界》第三章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象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抽出绿丝、缀满花蕾、冒出嫩芽、泛出活色、鼓起苞蕾一连串的动词运用把初春拟人化了,这种形象化、具体化让勃勃生机的春充满了诗意、活色生香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振奋不已!这是从景物的每一个组成去细化、拟人它的形象。
如果是排比式地运用动词,还能曾加文章的气势,比如我们都曾背过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涨、红起来,三个动词刻画了春的势不可挡。
其实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多留心,会见到很多连续性动词的景物描写,这种表达效果可以说是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腾、走、拍、横”每一个画面的景物都有一个动词 ,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感受其中蔑视困难,不畏艰险的品格!
二:描写人物时事件的运用
刻画人物离不开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人物的行为和动作都有其发生的原因,而挖掘出其原因也就挖掘出了人物的形象和内在。事件有一种分类是经常性行为和特例性行为。下面我们先看经常性行为:
“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来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这是《平凡的世界》第三章中润叶的经常性行为,润叶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行为?我们反分析一下,如果她是一个带有色眼镜的人,以她的门第和家境纵然她跟孙少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她也不会经常去孙少平家,这是一个现实的存在,而在她却能经常去,还给老人带些城里的吃食,说明她是一个有素养的人,是一个灵魂干净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就连别人都不愿靠近的臭气熏天的傻瓜叔叔家,她也是经常带上点心去看望。
经常性行为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利器。人物的本质是经常性行为发生的原因,通过经常性行为的描写,人物的整体形象(或爱心满满、或自私狭隘、或刁钻奸诈……)基本就刻画在读者的大脑里了。
再看特例性行为,这是对人物形象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我们来看润叶的特例行为:
“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她拿着木盘出去了。这是多么的善解人意,试问敏感自尊的孙少平再怎么香那顿饭,他都不可能当着润叶的面狼吞虎咽,那吃饭的别扭润叶能体会到,所以她借口离开了。
“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她怕孙少平会拒绝,她怕伤了孙少平的自尊,她塞给他粮票,走远几步才叮咛他。她是真诚地,善良地、她是善解人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