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一场爱的虐杀——
玄幻,诡异,奇情,妖冶……浓烈的色彩渲染,故弄玄虚的跳跃性剪接,为影片铺设了一场时而华美绮糜,时而阴冷暗沉的视觉冲击。
在极乐之宴上,美人翩跹,血红的酒池,白鹤少年轻羽飞扬,玉环莞尔,李白醉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满是酒意的眼中倒影的是极盛的繁华和欲望。
各种奇妙幻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在墓地,山洞和黑猫出现的夜晚,电影所展现的色彩压抑凝重,仿佛是浓稠到无法稀释的液体……这就是《妖猫传》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幕幕画面对我眼睛的折磨。
■
《妖猫传》以诗人白乐天和空海和尚的视觉拉开剧情主线。一个用三年的时间想写完《长恨歌》,在白乐天的眼中,这首长诗应该是对浪漫爱情的讴歌。一个在师父圆寂后,为完成师命——寻找没有痛苦的无上密,东渡到大唐。
影片开始,皇宫中久病不愈的皇帝,在受尽痛苦之后,最终驾崩,死因被定为风邪,但是为皇帝驱邪的空海和尚却发现皇帝的死因并非风邪入侵,而是与妖猫有关,由此一段沉寂三十年的往事得以展开,也为皇帝和妖猫之间的情感冲突,设置了一条可回溯的视线。(这是一条非常精彩的逻辑线)
从妖猫出现,到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过程,可以由几个精彩的细节说明。
之一:陈云樵在伎院被妖猫袭击的时候,被空海和尚发现妖猫脚印是三重一轻,为之后揭开猫妖瘸腿埋下了伏笔。
之二:空海和尚与瓜农的对峙,最初是从幻术开始的,空海和尚轻松的解开了瓜农的幻术,但是却没有解开幻术之后的幻术(西瓜变鱼,鱼变西瓜),在此为瓜农的真实身份也埋下了伏笔。
之三:空海和尚说:“如果瓜不是瓜,那么猫也就不是猫了,要想知道猫是什么,还得去猫身上找。”
■
妖猫要复仇,而且要借助白乐天来揭开贵妃死亡之谜的真相。同样的,白乐天和空海也要借助妖猫来破解幻术和探寻贵妃的死因。然而,随着谜底的一层层掀开,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一连串诡异的死亡背后,居然就是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爱情故事。
原来大家都爱上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然而,爱的人太多,美人儿只有一个,怎么办?
那就比比谁爱得持久,
谁爱得可以舍弃性命,
谁打着爱的名誉,却将美人儿置于死地,
谁爱得隐忍不发……谁又爱得发动一场战乱。
是的。
皇帝唐玄宗爱她、学者阿倍仲麻吕爱她、妖猫(白龙化身)爱她、李白和安禄山也都爱她,当然,三十年后为写《长恨歌》而收集相关资料的白乐天也是爱她的……
这是一出纷乱的爱情,就像织网一样,男人们为之倾倒,为之生死,都在围绕着她吐出一根根爱的丝线,裹缠着她,而她终归只是一个美丽的,柔弱的摆设,当帝国将倾,为保江山社稷,她必然会成为被牺牲的那一个,她是带着希望赴死的,一场刻意安排的死亡,也是一场政治的骗局,它显现出人心的虚伪和冷酷。
一场死亡,也检验出了谁是真心爱她的人,最爱她的是白龙(后来的妖猫)。
■
显然电影的后半部,白龙对玉环的爱是重笔,他为还玉环和世间一个公道,不惜引蛊上身自毁肉体,不得不一生依附在黑猫身上,对曾经参与伤害过玉环的人,进行种种残忍诡异的报复。
但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白衣少年爱上倾国倾城的姐姐的故事,而且是单恋,是最单纯也最执著的爱情。
即便有空海点悟白龙“放下”的片段--
白龙说:“我不是那个身体已经很久了。”
空海说:“这也是杨玉环想对你说的,她不是那个身体也已经很久了。”
电影的最后空海问惠果大师(丹龙):“不再痛苦的秘密你找到了吗?”
惠果大师没有回答。
此时,镜头切换到在阁楼里安然熟睡的白乐天身上,他的右手边飘过一张手绘的女人背影,女人的肩头爬上了一只黑猫。
影片看到此处,我想,或许不再痛苦的秘诀就是忘掉伤害,记住美好的片段,以静宁之心回归到最初吧。
……
■
《妖猫传》出自日本奇幻文学大师梦枕貘的作品《沙门空海》,陈凯歌精选其中和妖猫相关的故事,拍成此片。
这部电影毕竟是陈凯歌导演的,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毫无悬念,那么,哪里能够彰显出一个知名导演的深邃和力度呢?
当然,陈凯歌导演也不会忘记在影片中植入他对人类、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反省,以及怎样将自己的理念灌输到观众心里的诉求,在我看来《妖猫传》正是他要表达的对爱情理想化的幻灭,对政治权谋的鞭挞和藐视,对复仇的执念,毁灭,直至最后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