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小人书

每天一本小人书:泰戈尔访问中国 —— 1924.4.12

2022-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韦老师写作赋能

感谢订阅《每天一本小人书》,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今天是4月12日,我们要讲的小人书故事是《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区乔拉桑歌的一幢楼房里

祖父是一个商人兼地主。不过,在泰戈尔的童年时,他的家族昔日的豪华繁盛景象,如一抹残霞,逐渐消失了。

父亲交友甚广,家里经常宾客盈门文化界名流熙来攘往,使泰戈尔的家庭永远洋溢着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气氛。

泰戈尔的家庭虽从豪门坠入小康,却仍然保持着书香门第的风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让孩子受到严格、正规的教育。

从8岁到13岁,泰戈尔先后被送进4所学校学习,但是小泰戈尔厌恶当时学校刻板的填鸭式教育,在每所学校都只学了不足1年便辍学回家,

父亲思想开明,并不勉其为难。孩子既然不愿意到学校就读,就请了加尔各答有名的教师到家里来教课。

家庭教育的课目繁多,有文学、哲学、数学、英语、科学常识、音乐和体育。父亲甚至还为他专门请了一位著名的摔跤师教他摔跤

这种全面严格的教育,使泰戈尔在童年时代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知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练就了一副坚强的体魄。

泰戈尔12岁时,跟随哥哥从加尔各答的高楼深宅,来到帕德马河岸的农村,孟加拉的美丽风光令他陶醉,灿烂的历史遗迹使他惊叹不已。

然而,最使他触目惊心的是,殖民统治下农村的凋敝和阶级对立的严峻现实。这次旅行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泰戈尔从小酷爱文学,喜欢读梵文,孟加拉文和英文名著。17岁以前,他已经熟读了大量的印度古典文学、哲学名著。

1876年,泰戈尔15岁时,父亲突然决定带他到喜马拉雅山地区去旅行。那里的雪山、瀑布、峡谷、大树、花卉……大自然神妙壮美的奇景,使泰戈尔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878年秋,泰戈尔遵从父命,漂洋过海,来到了伦敦,进入伦敦大学学习法律。但是,泰戈尔对学习法律却毫无兴趣。

在英国逗留了14个月,泰戈尔虽然没有学成法律,却系统地了解了西方的文学和艺术,特别是英国文学对泰戈尔毕生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9岁,泰戈尔从英国回到印度。他的作品和论文已为数不少,充分显示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以及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

当时,印度民族运动正处在方兴未艾之时。不堪忍受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年轻的泰戈尔积极地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中。他用手中的笔,讨伐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写出了一篇篇犀利的战斗檄文。

1883年,泰戈尔结了婚,并先后有了一儿一女。泰戈尔的婚姻是美满的,家庭是幸福的,但是他没有沉湎于温馨的家庭生活,而是一刻不停地在文学事业上奋进。

他一面参加社会活动,一面当编辑,同时发表了大量的作品。纵观此时的作品可以看出,泰戈尔一生的创作基调已经基本形成。

他的诗歌的主题,多是歌颂自然,寄情山水,抒发“人类之爱”的感情、宗教气息较浓。戏剧中已经显露出象征主义的端倪。

1884年写的《河边的台阶》,通过农村姑娘苦森与一个青年苦行僧的恋爱悲剧,揭露了封建童婚制的罪恶。

1890年,奉父亲之命,泰戈尔到谢里达去管理乡间的田产。他走出高楼大厦,来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接触下层群众,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时期的作品从思想到形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由表现作家的内心世界,转而反映外部世界的沸腾生活:由表现作家个人的悲伤与欢乐,转而倾诉广大下层人民的心声。

这些作品,就其内容划分,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反对封建制度。(二)反对殖民制度。(三)抒发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情愫。

1894年发表的《两亩地》,叙述了农民巫宾靠着“七代相传”的两亩地活命。但是,拥有万顷良田的王爷,为了使自己的花园“长宽相等,四四方方”,竟然抢走了这块土地。

举世罕见的印度童婚制,是一种极端腐朽、落后的封建习俗,它不知摧残了多少印度儿童。《客人》中的索纳莫妮,5岁便做了寡妇。

《小妾》中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竟然成了男人的“小妾”,在备受摧残之后,终于天亡。《练习本》中的小乌玛,刚满6岁,就被强迫出嫁。

1892年写成的著名短篇《摩诃摩耶》,描写了美丽多情的姑娘摩诃摩耶在一次和情人相会时,被哥哥发现。封建专制的哥哥立即逼迫她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结婚。

结婚的翌日,老人死去。无情的哥哥竟又作出了更残酷的决定,让自己的妹妹给死去的丈夫殉葬。然而倾盆大雨把烈火浇灭,摩诃摩耶得以火里逃生。

可是,烈火已经烧毁了她美丽的容颜。她逃到情人家里,要求他永远不要揭开她的面纱。

许多年过去了。一个月夜,他偷偷看了她那伤残的面容。摩诃摩耶惊醒后,一怒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对种姓制度的讽刺与批判是泰戈尔短篇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弃绝》描写了一个婆罗门种姓出身的大学生赫门达与首陀罗出身的年轻寡妇库松的爱情故事。

除了反封建主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故事诗集》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履行的诺言》中,通过一个手工纺织工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英国纺织品大量输入,使印度农民破产的惨象。

在《太阳与乌云》中,则描写了英国殖民者随意开枪击沉印度渔船,造成渔民家破人亡的悲剧。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这时期的作品还有许多意境深邃,清丽婉约的抒情诗。有歌颂自然的咏物诗,讴歌爱情、赞美青春的抒情诗,也有关于社会、人生、宗教的哲理诗。

1901年,泰戈尔离开谢里达,到一个名叫圣帝尼克坦的地方创办学校。从此,开始了他毕业从事的另一桩宏伟事业复兴民族教育的工作。

他带领学生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面学习,一面平地、筑屋、种树、垦荒,同时写下了大量热情洋溢的爱情诗篇和歌曲。

这时期他创作了几篇小说,其中《小沙子》表现了作者对妇女(特别是寡妇)命运的关注。他批评了见异思迁的人,把同情给予渴望得到爱情但命运乖蹇的寡妇。

《沉船》揭露封建包办婚姻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以及封建礼教吞噬妇女的悲剧。《戈拉》则反映了印度早期民主主义者的觉醒,号召印度人民抛弃宗教偏见,团结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吉檀迦利》是-一本抒情诗集,富有宗教神秘色彩。泰戈尔十分珍爱它。1912年当他赴欧洲旅行时,随身带去自己翻译的《吉檀迦利》英译诗稿。

一天晚上,欧洲一些文学巨星专程赶来欣赏这位东方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泰戈尔朗读了《吉檀迦利》。大师们默默地听着,默默地走了。

他们既无批评,也无赞扬。这时泰戈尔羞得满脸通红,感到无地自容,后悔莫及。但是,第二天奇迹出现了。作家们的信一封接着一封送来。

每个人都写了信,每封信都充满了热情和赞语。原来,那天晚上作家们都被他的诗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无法立即表达自己的感情。

1913年,泰戈尔回到印度。当年11月,泰戈尔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后,整个印度都沸腾起来。

他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他心爱的“森林学校”,做教育经费。

这些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还表现了他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它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是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1913一1916年,泰戈尔创作了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描写了群众反英斗争中发生的事件。他认为,社会幸福的取得,不是通过革命斗争,而是通过每个人的修身洁行。

泰戈尔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偏见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使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生活的真实。小说发表后,受到国内许多读者的激烈批评。

1919年,他离开圣蒂尼克坦,到印度各地旅行,了解斗争形势和人民的疾苦。这时,英国殖民者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阿姆利则大屠杀。

泰戈尔闻讯后,拍案而起,当即奋笔疾书了一封致印度总督的公开信,强烈抗议英国殖民者的暴行,并声明放弃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称号。

这一时期,泰戈尔还积极参加了印度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1932年,圣雄甘地被捕,他写诗著文,强烈抗议殖民者的暴行。

晚年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方面纠正了自己过去的唯心史观的偏见,突破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藩篱。

他对自己长期信奉的“泛爱”哲学、“非暴力主义”等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他打消了对英国政府抱有的最后希望,认识到只有斗争才能赢得祖国独立。

通过痛苦的重新认识,泰戈尔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生活的挑战,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地迈向真理的彼岸。

1941年8月7日,在加尔各答的老家里,这位伟大的作家流然长逝,终年80岁。

感谢订阅连载《每天一本小人书》,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