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2022-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随心74
总说,让年轻人尽快适应单位,尽快投入工作,我认为给年轻人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才是他们顺利入职并保有热情的最大动力。
四年前单位里一位年轻女生入职。她的家在外地,一个人来到郑州,租房子,收拾屋子,在单位里忙碌,没有融入在集体之前,孤单、无助的情绪,实实在在的困难摆在面前,一个人哭,一个人扛。几天之后哭着打电话:我不干了,太难了!爸爸说:妞,打个车回来吧,家门永远为你打开!听到这句暖心又能接纳她情绪的话,女孩的力量来了:不,我不回去,我刚刚到这里,考上了编制,什么都没有干呢就回去,我不甘心!哭过,聊过,下面就是面对,一个人勇敢地面对。接下来,她努力融入单位集体,认真踏实的工作,现在一切都挺好的。
昨天,朋友的外甥女,入职两天跟校长谈了一次,表达了自己的苦恼与困惑;三天以后提出辞职。我去了解情况,这个女孩子,不畏惧开家长会,第一天孩子报到拉着她的手说自己很喜欢她,她也心生欢喜。但,下午就写了辞职报告,为什么?因为她没有融入单位同事关系,办公室人际关系使 她没有信心,因为她没有感受到善意,帮助,面对繁杂的事务,她有些摸不着头脑,害怕自己干不好,带不好班级,家长会有意见,于是她打了退堂鼓。
第一个女孩子说给了父母,父母认同,给予了同理,孩子的情绪有人接纳,她有后援,有了力量;第二个女孩子,,说给了领导,领导做了思想工作。
孩子们要的是什么?
孩子们要的不是大道理,不是画大饼与激情演说,是同理与接纳。
入职培训很重要,人文关怀很重要。
单位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帮助?
这还真是个问题。
有些单位有培训,请问培训了什么,是孩子们需要的吗?真正的帮助了他们了吗?培训之前,之后,真正的了解了孩子们需要什么了吗?
把培训改为引导,让引导帮助到新入职的老师,这,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