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漠视也许才是最大的尊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1572/b6eaf3607b606d94.jpg)
最近一个“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引爆了朋友圈,据说里面大多数画作都出自自闭症儿童之手。一时间,很多人认为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以为自闭症儿童像电影、媒体里面宣传的那样具有画画和数学方面的天才。
然而这个世上大多数悲剧的诞生都是因为上帝不仅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还顺便帮你把窗也关上了。自闭症儿童里面出现天才的概率跟普通儿童里面出现天才的概率差不多是一样的。他们当中99%的人不仅没有画画和数学方面的天赋,而且智力低下甚至还有暴力倾向。
写作群里的小伙伴说,公益活动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对公众造成了误导,把悲剧当成是浪漫,这就很可悲了。
我中学时期作为志愿者去过一次儿童福利院,里面有个小孩子是白化症兼自闭症患者。我记得我刚进去的时候看见他对着我笑,神情虽然有点呆滞但是笑容纯粹,再加上他的头发、眉毛、睫毛都是白色的,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
我走上前去,把手中没有喝过的可乐递给他。他接过去反手就用可乐瓶子打我的手,他脸上的笑容不再,变得冷酷又陌生。我被吓到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咪蒙前天在文章里也揭示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真相,部分自闭症儿童在公众场合会无意识地做出反常的行为,引起周围人的侧目、反感和指责。
有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在下面留言,说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漠视,希望人们像看待普通孩子一样看待他们,每一次有人问起关于孩子的病情,就等于是逼着她去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智障。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1572/f487694fee981177.jpg)
由这次事件,我又想起了上周看的电影《二十二》,里面曾经充当日军“慰安妇”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的相继离世,尚健在的老人们有的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没有后代的也有志愿者和街坊邻居关照着,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安稳。
里面的老人提到,过去也一直有记者过来采访,但是都被她轰走了,她不信任他们,觉得他们没安好心。这次拍制电影,导演和他的团队也是废了好多心力才让老人放下戒备,同意接受采访。
我想,过去的大多数记者都只是想踩在她们的伤口上把玩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以博得公众的关注从而谋取利润。
她们也不是没有过不甘心,她们也曾勇敢地指认日军的罪行,然而却并未得到任何的道歉和赔偿。曝光自己的身份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我想,她们根本不希望受到过多的关注。
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有导演说,“这部片子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内容上不足以打动我”。然而这却是这部片子最打动人的地方。
他们没有过多的去挖掘过去那段历史,可能很多人感兴趣,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那段历史是老人们心中永远的痛,谈及那段过去就是逼着她们把伤口撕扯开暴露在世人的面前,这是多么的残忍。所以,他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上。这使得这部片子趋于平庸,却更具温情。
老人们都已年事已高,有的连话都说不清楚,对于过去的记忆也已经成了碎片,不打扰是我们最后的温柔。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1572/4b0730ba2cbb1b07.jpg)
我在疾控这边有的时候会碰到患艾滋病的病人过来复检,我每次都让他们先等一下然后躲到他们看不见的角落里再戴一层手套。戴完之后镇定自若地帮他们抽血,做一些正常的交流。
其实,现在已经有技术可以让艾滋病人终身不发病了,他们有的看起来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根本不像生了病,甚至由于他们每年都要复检所以可以坦然地面对针头,对抽血无所畏惧。
虽然他们看起来并不恐慌可以跟你正常地交流,但是保不准人家是故作镇定。如果我们当着人家的面做出戴手套戴口罩的行为无疑是在提醒他们:你们是病人、会传染的,我很害怕你,不想跟你接触。倘若作为医护工作者都无法正视疾病,不能给他们以慰藉的话,那他们在街坊邻居眼里就更加成为了可怕的行走的病原体了,说不定,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毕竟,人言可畏。
他们当中有的人也是受害者,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不对他们指指点点,把他们当成普通人,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漠视他们的病人的身份(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要知道,有相当一部人病人死于来自自己内心的恐惧,而这恐惧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周围人的评价和反应。
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我们作为吃瓜群众不明事理的过度关注,甚至是侧目、反感、指责才是剥夺他们尊严、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的时候,我们的漠视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