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秋的感悟》
读稻草人三木老妈的《日更16日》,读着她清新流畅的文字,感受她今秋的情怀。在她的笔下秋天那么美,行色匆匆的人们又是那么活龙活现。
她说:“恬静的韵致是秋的魅力,也是秋的精髓。如同潺潺溪水清清浅浅地在时光的长河里从容流过,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而从季节打马而过的人们,个个行色匆匆,忙着奔赴前程,忙着生活,忙着路过,忙着错过,无暇亲近这触手可及的美。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场声势浩大的秋景盛宴像画卷般,在季节的长廊中铺陈开来,置身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中,我对于大自然充满了敬畏,顿时明白了时节有序人生无常。”
看到这儿,我不仅想起上午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杜甫的笔下秋真的是悲秋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层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仗自叹息……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如铁,娇儿恶臥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我的眼前出现出一幅秋天悲惨场景:秋风咆哮,好不容易盖起了这座茅屋,刚刚安居下来,秋风却怒号而来,卷起屋顶层层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在高高的树梢,很难弄下来,低者飘沉在塘坳,也难收回来,剩下的被群童公然抢去入竹林。
一个衣衫单薄干瘦的老人拄着拐仗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号的秋风和群童,他无能为力,只能独自叹息。
夜深了,老人无法入睡。布衾已用多年又冷又硬,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雨从屋顶象麻线一样往下漏,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呢?
杜甫那种无助悲苦的生活使我深受振撼,同情之心由然而生。
杜甫最后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历经几个朝代的变更,现在的杜甫草堂规模宏伟,再也不是当年屋漏的情景了。广厦千万间也已做到了。这次我去高山上小山村,家家都在大兴土木,解决屋漏己不在计划之中,而是在夲已宽敞的房屋基础上扩建,加层,为做农家乐经营。杜甫笔下悲惨生活在农村己不存在了。而是向更高标准进发中总觉有差距而已。
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的值得一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