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旅游这件小事
记忆中中学时总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课余时间逛逛校园一角,串串食堂,周末拉上二三好友漫步于大街小巷已是枯燥学习生活的出口。那时一切以学习为重,虽枯燥但有时也乐在其中,因为课业的沉重便无心它事,似乎绝大部分事情都与学习有关。因为不让使用手机或是交流设备的缺乏,虽有着同学们的QQ,但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周末就算在线了,也鲜少有朋友更新信息。可想而知,就连QQ这么热门的社交软件都束之高阁了,那旅游这个概念可能还在空中吧。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绝大部分人都会有许多闲散的时间,或是畅游于书海;或是游走于社团之中;或是沉迷于社交网络,游戏;或是漫步校园一角;或是迷恋于校园外的生活。五光十色,让人迷失的同时又充满了向往,追逐着自己脚步。顿时各种社交网络也纷纷营业,记录着各自的零星点滴。刷着朋友圈,羡慕着别人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那份期许。相比中学,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崭新的世界,学习似乎看起来已不再是生活的重中之重。那些学习中推动自己学习,按时吃饭,做作业的双手顿时撤走了。如释重负的同时似乎有些慌乱,独立自主,平衡好生活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似乎成了关键。
刷着朋友圈,看着周围的同伴,总觉得该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了。高中时拍毕业照时挺羡慕那些拥有相机的同学,总觉得它是生活点滴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期待牵动着行动,兼职攒够了钱买到了第一个相机。拿到相机时,迫不及待的拉上最好的朋友,在摸索相机的过程中和朋友游走于校园,拍摄着校园美景的同时相互咔嚓。清晰地记得有一天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但我们毅然决然地拿着相机卡擦着校园的角落。照片虽一般但也难敌心中的喜悦之情,两人都为拿到相机咔嚓几下而心情澎湃。
看着朋友圈朋友们晒的旅游照艳羡不已,于是有了出游地计划。第一站去了丽江,第一次住了青年旅社,住宿条件虽一般但旅店入口的装饰犹如书屋深得人心,拿出相机按下了快门。接下来换着妆饰,白天拉着好朋友拿着相机奔跑于各个景点,晚上兴奋的刷着白天的成果,然后计划着接下来的行程,最后一天跟团出游以虎跳峡作为终点。
后面接二连三去过一些其他的地方旅游,但每次出游时必不可少的便是相机,随着慢慢的摸索,卡擦技术似乎有了些许的提高。刚刚开始时,或是只是满足自己拿着相机拍摄的小小愿望,只觉得旅游如同小时候迷恋的某个玩具让人心灵一动,等热度过后便置于杂物间甚至丢弃。但后来却发现旅游不仅仅能满足内心的冲动,还能成为枯燥工作及生活的发散口。每次工作烦闷,生活纠结时,拉上好朋友出去玩两三天。回来之时,犹如干瘪的气球充满了气体,顿时元气满满,似乎好多问题都不在是问题。它的功能就犹如书籍,让人忘记烦恼的同时,给大脑提供了能量。
后面相机坏了,暂时也没有重新再买的打算,但旅游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每年都会拉上好朋友去或远或近的地方逛上几天。走走未曾走过的路,看看未曾看过的风景,感受一下自己小世界之外的风土人情,竟也乐在其中。偶尔也会有拿出手机定格下某一时刻,但却不像原来那么频繁的按下快门。要是太长时间没有出去,总会觉得有些不自在。很喜欢一句话,灵魂和身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只有细胞不断的更新,人体才能健康的存活下去。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革新眼界,才能保持活力,才能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原本存在的一切,而旅游就是这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