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一种手段——情绪放下练习随笔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总是宣扬阳光积极的东西,而排斥阴暗消极的东西。而阳光积极和阴暗消极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并不会因为我们不接受就不存在。
今天在支持孩子们做情绪的放下练习时,有不少家长说到孩子很容易生气。我问她们自己是不是也是如此?她们说是的。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一模一样,因为孩子们所有的呈现都是习得于父母和环境。如果父母不改变,孩子很难改变,除非经过特别的训练。
那么,为什么家长很容易生气呢?这几位家长都说到,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发火,发完火效果很好,就不知不觉学会了。同时她们也说到,感觉别人发完火很爽很管用,可是到自己发完火之后总是感觉有点内疚。她们觉得是别人发火的时机刚刚好,而自己把握不好这个时机。我问她们,“真的吗?别人发完火真的很爽吗?你要不要试着去问问你羡慕的那个人?”
我问她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一个场景,孩子没有好好做作业,你很生气,正和孩子们发火。这时候电话响了,你接通电话的那一刻还怒气冲冲,大声地问,哪位?结果电话那头的是孩子的班主任,家长突然之间直起了身子,变得很温柔地说,啊,是小明的班主任呀,孩子在学校怎么了?……放下电话的那一刻,马上又变得很生气了,对着孩子怒吼,“小兔崽子,你今天在学校又惹祸了,你就会给老娘丢脸,看我不打死你!”
看见了吗?发火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选择的,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瞬间就有很大的情绪改变。
2
在家长的描述里,还有很有意思的一点,“发火的效果很好”。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发火有一个目的?
通过发火,我们能够让周围的人害怕,屈服于我们,以此达到我们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感觉很爽。尝到甜头之后,我们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发火这个手段,最终愤怒变成了我们的一个行为模式。有时候即使发火不起作用,我们也忍不住发火。因为当愤怒变成了一个惯性行为,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目的了。
如果我们有一个“以终为始”的思维,就会在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通过发火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
一旦一个问题被正确地提出来,我们就会发现,答案已经在其中了。当我们意识到发火只是一种手段,是我们想要满足某个需求的手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问问自己,“除了发火,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办法、很多的资源,可以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3
有天晚上我住在民宿里,叫了一个外卖。外卖小哥来电说找不到我这栋楼。我告诉他从小区大门进来,走到底的右手边这栋就是了。他很着急很生气,不停地说找不到这栋楼。我问他需要我怎么支持他,他的回复仍然是找不到我这里,问我是不是挂着灯笼的那栋?可是整个小区,挂着灯笼的有很多栋呀。我就问他他现在站着的那栋楼上写的是几号楼,他不断重复是挂着灯笼的,不知道是几号楼。我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觉到他满满的焦虑通过电波溢出来。
后来经过曲折的交涉,终于接到快递小哥了。快递小哥还在生气,不停地唠叨着,这里很难找,害得他没有按时送达,需要扣工资等等。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个小哥的需求是要准时送达,不扣工资。可是,因为他陷在巨大的焦虑情绪里,没有表达他的需求,只是不停地发火,我并不清楚他要的是什么,因此无法帮助到他。
如果他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被焦虑带着走的话,完全可以告诉我他的需求,和我商量一下,“我已经到小区了,只是暂时找不到你那栋楼,晚到的话要扣工资,我可以先在APP上点击一个送达吗?我会尽快找到送过来的。”如果他清晰地提出他的诉求,我肯定会满足他,我相信很多客人也都会同意。
只可惜,当人一旦被情绪席卷的时候,就失去了所有的思考,也关闭了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陷入了一种“完了完了,又要扣工资了,今晚白干了”的绝望里,而这份绝望有着强大的能量,向宇宙发射信号,宇宙会给予回应,最终绝望变成现实。
4
当我们意识到情绪只是一种手段,在某些时刻,它可以支持到我们,也会在某些时候阻碍我们,而达成目标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不需要通过情绪去控制别人的时候,我们就自由了。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被情绪支配、席卷,还是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的来去就像潮水一样,自有它的规律,并不会因为我们不想接受就不来。当我们抵触或者逃避一个情绪的时候,它反而会更长久地存在。而只有当我们看见并且接受它的时候,才会加速它的消融。如果我们选择做情绪的主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放下程序去放下自己的情绪,从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愿更多的小伙伴能够认识到情绪的特性,不论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我们都全然地接受,放下,从而给我们的生命减负,获得喜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