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夏美学》—“乐从和”
2022-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山茶饮客
即是美学,首先要谈的便是何为美。
书中曾言到《说文解字》云:“羊大则美”,故好吃也。又云“羊人为美”盖猜测为古之祭祀也。
书中所言之“礼乐”源于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和分化,故可信“周公制礼作乐”的传统说法。
而“礼,乐”皆与美学相关联。
礼即是未完成的法,是一种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即孔子所言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习礼便是培养美,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在当时拥有着严重的神圣的意义。其说明了“礼”在古时是要求直接约束,控制个体的感性行为。
“乐”其甲骨文如一株禾,源于大概是谷物成熟结穗,与人对作物的收货喜悦有关,后引申为人之喜悦感奋心情。
“乐”追求的是社会秩序,人体身心,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和谐存在,相互协调,协同的沟通和均衡的“和”。
故“乐,礼”之基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巩固群体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
所以说“乐从和”所讲求的身心,人际和天人的和谐,具体的情感表现形式的艺术标准哲学尺度便是“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
是故华夏美学既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陶冶性情”,即是塑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