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雨天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下雨天。
我喜欢打着伞在雨中散步,喜欢穿着靴子在水里踩来踩去,就像现在的小朋友喜欢跳泥坑一样。
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下雨天不用下地。我不是不喜欢干活,而是喜欢下雨天可以待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看妈妈做些难得的美味,看爸爸琢磨着新鲜玩意。
爸爸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自己做些花盆架,或是用废弃的材料焊接一个防盗窗,连我家锅盖都是他用洗脸盆改的。
洗脸盆是不锈钢的,破了个洞,有点漏水,他就寻思着干脆在中间钻个小孔,钉上把手,就成了完美的锅盖了。
夏天榨的菜籽油装在油罐里,不好盛出来。他就用我们喝水的塑料小杯,结合塑料衣架的弯钩形状,做成一个油勺,就像打酒器那样的。这样还能直接挂在罐口不至于掉下去或者放倒其他位置用的时候又找不到。
他的这些创意得是遗传了我爷爷,爷爷在世时也喜欢捣鼓东西,小到编竹编,制羽毛扇,大到下河摸鱼,冬天采藕,没有一刻消停。
在我印象里,爷爷的老屋总是特别乱,每次去,东西堆的满地都是,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从进门到厨房只留下一条窄窄的过道,左右两边堆满捡来的铁丝,包装袋,雨伞架……
通往房间的路也是,只留有宽不到五十厘米的地方可供通过。
我说你就不能把这些破烂收拾一下,把家里搞整洁一些,人家看着也舒服啊!
他并不在意这些细节,“搞那么干净干什么,第二天不还是会乱。自己过好就行了,管别人怎么看。”
我想也是啊!所以我也不怎么叠被子,我的衣柜总是乱糟糟的。十天半月的我会收拾一次,但我没那么多心思天天放在那上面,再说翻翻就乱了,白费工夫,还不如做点其他事情,比如拆拆电风扇,修修小玩具。
我比较喜欢动手拆东西,装东西。而且我的观察力很强,模仿能力也不错,所以一般只要我看别人做什么东西,看几遍就会动手操作了。
我最喜欢跟在爷爷后面看他打桌子,也喜欢看爸爸用锯子锯木头。那个时代木匠是很吃香的手艺人,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个那样的手艺人。
此刻,窗外,雨还在滴滴嗒嗒下个不停,我仿佛又听见了妈妈在说:“不好好读书,成天就想着瞎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