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看世界

立体看世界(三)· 整体性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5人  单虓晗_Shawn

上一篇是关联性,此篇继续总结整体性,涉及的概念颇多,读起来有难度,很抱歉,我暂时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它写短写简单,搞的像课堂笔记一样,不过这次我很有良心的加了配图,后面继续努力。

*要素加上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系统,系统像一个黑盒,以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状态运行着。如果将每一个关联搞清楚,描绘出来,就能了解全貌,整体性的看系统了。-这个层次,虽然暂时不用考虑动态性、不确定性、人和人之间的平衡性,但是如果能运用好,相比传统的发散、水平、收敛思维,你已经具有一双“全局之眼”了,即可以了解简单系统,也可以在复杂系统中寻找关键。

简单系统的分析

简单系统是由多个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非常多,关联也可能非常繁琐,之所以还叫“简单”,是因为这些关联的因果逻辑关系是确定的,并且基本不会随时间而快速变化。

人造的系统基本都属于这类,如构造精密的机械手表、汽车、软件程序。它的分析方法也相对简单,无非就是用一种形式把系统描绘出来,可以是一张机械图纸,一种机器语言或一种逻辑语言,然后人通过观察和学习理解系统。

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如果你很喜欢写代码,而且尤其喜欢就是那种在万千代码中找到Bug的感觉,其实我也一样,这感觉真是棒极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无论你的程序多复杂,有多少逻辑关系,本质上都还在“简单系统”的范畴,它由人类依照头脑中的逻辑构成,只要你不停打磨你的逻辑思维和工作记忆,只要你肯花时间分析,就可以搞懂。

简单系统的问题解决

解决简单系统的问题,通常可以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分解问题、逐一击破。

先明确问题的边界,在系统中划分出一个独立的问题模块,然后再分解成任务,一步一步的完成。

例如老板让你把大象装进冰箱,首先,你就能排除大象和冰箱以外的事情,然后再分解成三步:

至于第二步,有点难,那就再集中攻关一下,看看最小的大象有多大,最大的冰箱有多大,然后再分解成若干步骤,以此类推,总能解决问题。

复杂系统为什么复杂?

复杂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很多,如天气系统、生态系统、由人构成的系统等等,它的很多要素之间看似有关联却又没有必然的逻辑通道,或者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或者存在可能性概率,或者会因为人的主观而改变。

如果你是一个厉害的工程师,擅长制造精密的系统,现在,老板让你独立负责一个团队,那么欢迎你,来到了真实的世界。你可能会忽然发现,你曾引以为傲的精密逻辑和管理系统的方法,搞不定你遇到的问题,因为你面对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复杂度和简单系统不在一个“维度”上。

在这种系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必然会遇到两个难点:

一.局部分析基本没用,只能整体分析,而整体分析不仅要看到系统的全貌,还需要考虑时间、概率、博弈等诸多因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时间。

二.是解决问题难,“分而治之”这招可能玩不转了,因为问题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把大象装进冰箱了,而是给你一个大象,让你得到一个小象。你如何分解?切一半的话,不仅得不到两个小象,反而会破坏系统的结构。

回想一下,你常常会看到有人尝试用简单系统的思路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比如一上来就分解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子问题,再比如只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解决一个再来一个,逐步推进,这些方法其实很容易陷入死循环中。下面看几个案例:

人体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医学里有种病叫红斑狼疮,表现为一种皮肤病,皮肤科反复研究、治疗、实验都没有用,因此定义为是一种不治之症。直到从人体的角度做了系统性的研究,才有了突破,发现原来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疮只是呈现出来的现象,最后从免疫科入手才研制出了治疗的药物。

人形成的组织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大型组织管理,也不能简单的分解。例如韩都衣舍是有名的服装电商,最初分为设计,供应链和销售三个部门,是典型的按流程划分的职能分权制组织,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虽然能各自聚焦本职业务,但是没有部门对最终业绩负责,销量不好时反而相互推诿,后来调整了组织,每个部门各出一人形成280个小组,独立预算,自负盈亏,才解决了问题。

当然,还是要分场景的,如果完全按业务纵向切分成若干独立的部门,采用自负盈亏的联邦分权制,也是可能存在问题的。每个部门虽然可以按自己的团队目标全力以赴,但是如果它们共同依赖公司的公共资源,那又会出现管理学中典型的山头问题,每个部门为了实现目标,最大限度地抢占资源,形成竞争,产生内耗,如果内耗的成本超过业务收益,反而会造成利润整体降低。

其实没有通用的法门,关键在于意识在复杂系统的本质,彼得圣吉曾说过“不懂系统思考的人,往往会把组织当做一个机器来管理;而懂系统思考的人,则会把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来管理。”。

人类社会中这类问题更多,比如经典的百年话题,如何治堵。表面上看就是人多,需求多,车多,那好,先限制车的总量,选择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来个摇号买车,然后再控制每天出行的车辆,再来个单双号限行,理论上,只要持续调整和优化这两个政策,就能控制住出行的车了。

可是这真的有用吗?仔细想一想,至少有两个关键的问题:

所以这类问题,还得再引入其他要素,系统性的解决问题,比如考虑“道路”、考虑“大城市的人群聚集”,诸多因素综合分析。

此处浅析一下,引入“道路”后,你会发现所谓“拥堵”其实是人们在争夺道路的使用权,真正稀缺的是通畅的道路,那么关键应该在使用权上,要考虑如何把那些急的和不急的人区分开,把时间相对值钱和不值钱的人区分开,让愿意付出相应代价的人走通畅的快速路,让其他的人走可能不那么通畅的路。英国有一个实时拍卖的拥堵费系统,就是这样实践,当然,要具体实施的话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不过把相关要素找全,整体性的看问题,事情就会变得清晰,正如在拥堵问题上,车和道路的关系,其实就像碗和饭的关系一样,如果饭不够了,不是控制别人买碗,而是应该考虑怎么分饭。

英国拥堵费的实践

你可能疑惑,复杂系统即不能局部分析,又不能分解,也不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那怎么办呢?

目前的解法就是“降维”,又要整体的分析,又要从信息上做简化,找到那些最核心要素,构建系统的核心逻辑,找到突破点。

破解复杂系统

要获得整体性,首先要有足量的信息,这是系统思考的基础,如果信息不对称就玩不转了。之后就可以用广为流传的工具“因果循环图”来构建系统的骨架了,具体方法推荐《第五项修炼》或者《系统思考》,感兴趣可以去了解,这里简单提炼两个关键规律。用因果循环图描述系统后,会发现所有系统都是由两种模式的组合而成,分别是“增长型回路”和“调节型回路”。

增长型回路

增长型回路,一些要素之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持续增长的逻辑链。当你画出这种回路,就要意识到,客观上不存在无限的增长,所以在链外一定能找到一个减缓增长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增长型回路的关键。持续增长的系统可能随时因为一两个要素演变为持续衰退的系统,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之间只是一线之隔,所以找到循环外的调节要素,把它作为系统的“操纵杆”,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控制系统。

这种回路,也有人叫它“增长极限模型”,它的这种规律富含哲理,一件事情如果刚开始运行得很顺利,发展很快,那这种快速地增长一定会导致副作用,会让整个系统慢下来甚至大幅下降。

调节型回路

调节型回路,要素间首尾相接形成的环中存在可以消弱循环的要素,能够抑制系统。如果系统有明确的目标的话,调节型回路能够在系统中形成一种负反馈,负反馈能让系统逐渐逼近目标。

这种回路,也有人叫它“转移负担的模型”,因为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容易先看到和目标直接关联的那个要素,先去解决它表面露出来的症状,而真正应该控制的往往在几层要素之后的那个调节要素上,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 “治标不治本”,这种情况,我们会说,你其实是在避重就轻,只是转移了负担。

整体看

总的来看,足够的信息,再加上了两种回路的反复应用,就能把系统简化后的核心结构描绘出来,这样,你就获得了一个整体观,这就是我在一开始提到的“全局之眼”。

真实世界的系统是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多个回路搅到一起,每一个模型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打磨。

总结

记得金观涛教授曾出过一本书叫《整体的哲学》,就是探讨整体性的问题,书是1987年出版的,当年卖2块钱一本,可惜早已绝版。我不清楚为什么它没有在国内普及,至今鲜为人知,而同样的方法论,彼得圣吉、丹尼斯舍伍德的书却火得一塌糊涂。

至今,就在你的身边,很容易观察到,系统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仍然有很多人无法区分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或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还在用把大象装进冰箱的思路来解决复杂问题,我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原因。

最后,引用书中一句话作为结尾,来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一切自然都是艺术,你所不知;一切机会都是方向,你所不见;一切冲突都是和谐,你所不解;一切局部的恶,都是普遍的善;一条真理分明:凡是存在都正确。

单虓晗写于20170820

立体看世界相关链接

上一篇:立体看世界(二)· 关联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