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你真的懂断舍离吗?5分钟get断舍离八大技巧,五大指南
“断舍离”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她认为“断舍离”不等同于简单的“收拾”,“断舍离”并不以房间收拾干净为目的,并且“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而是自己。乍一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下面就让我们赶紧看看:“断舍离”,你究竟为何物?
什么是“断舍离”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变开心的方法。
换句话来说:
断 = 不轻易入手物品
舍 = 放手不需物品
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人·事·物的最适化:
离 =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为何需要“断舍离”
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家中的物品堆积越来越多,而自己仍难以控制住“买买买”的欲望,对于那些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不必要的物品,却以"扔了很可惜"、“以后也许能用”等理由,继续保留不需物品,如此下去,我们就如同“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一般,难以获得新鲜空气。
其实我们能做的很简单,保留“断”字水阀,打开“舍”字水阀,——不断自问“这个东西适合现在的自己吗?”,而不是以"很可惜"、“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
出,则进;
进,则出;
如此才能循环反复。
永远记住,断舍离的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当我们学会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并对物品进行取舍的思维模式,在实践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和需求,进而步入螺旋上升式人生通道。
如何实现“断舍离”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断舍离"呢?柒佡从书中提炼出了断舍离精神之“道”及操作之“术”,分享给大家。
◆“断舍离”之道
当我们徘徊在取与舍的十字路口时,不断扪心自问,柒佡将书中的观点总结为“扎心四问”:
1、当前时点的我对物品是否喜爱?
2、空间能容纳物品的数量有多少?
3、这个物品真的是我觉得还是他人觉得需要?
4、此物是否必要,是否合适,是否能让我愉悦?
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界定指南
以上四问,主要是从时间轴、空间轴、关系轴以及情感轴出发,当你想清楚问题答案时,便能轻松对物品的取舍做出选择。
从以上四问中,我们可以再次看到断舍离的精髓:
断:断绝非必需物念
舍:舍弃非必需品
离:脱离对物品执念
◆“断舍离”之术
柒佡将书中提到8个技巧,5个收纳指南概括如下,更多具体讲解,建议阅读原文哦,在此就不过多“剧透”了。
八个技巧
(一)观念上断舍离
认识现状
停止自我否定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二)杂物上断舍离
拿出杂物,俯瞰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以自我、时间为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取舍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五个收纳指南
三分法:将物品采用“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纳分组,层层拆分。
“751”法: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利用751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1 out 1 in法:处理一个,收纳一个,先出后进,建立良性循环
one touch法:物品的拿取使用“一步到位”,不要有多余动作
自立自由自在法:物品摆放尽量让其“立”起来,针对类似物品排列可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排列,袜子等物品则团起来后任其自在在空间内
断舍离生活展望
《老子》曾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翻译成白话就是: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减之又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
这与“断舍离”的精神相匹配,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地走近“知识”,放在生活中同样适用。
在“断”与“舍”的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行合一,舍得难舍的,获得应得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愿我们都能学习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上传后图片被压缩了不少,想要清晰版本可评论区留言,后续统一分享给大家,谢谢~~
(本文首发于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