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由
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蒙台梭利
最近在追《小欢喜》,看三个家庭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孩子。特别心疼英子的懂事和成熟,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特别乖巧懂事,要么叛逆桀骜。所有孩子的问题,最终都源于父母。如果父母没有离婚,英子不用那么早去承担母亲的崩溃,不用那么早去察言观色,去扮演母亲认可的样子。她承担着父亲缺失,母亲需要精神支柱,她是唯一的依靠。在心理学中,一个人如果只有一个精神依靠,那她的人生会很脆弱。就像宋倩,她把所有都压在女儿身上,女儿真的很惨。她没有其他释放压力的窗口,只能逼英子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孩子,到底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还是独立的个体?
中国的父母总会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觉得将他带来这个世界就要为他负责到底,顺便把他的人生也包办了。从上学时择校,到读大学时选学校专业,到工作时单位城市,最后是人生伴侣的选择,没有一件事是他们不插手的。为什么?因为你是孩子,不管多大都是他们的孩子。
可是,他们养儿养女,也有为了晚年子女尽孝的需要。不放手,会让子女长不大,成为啃老。也会让原本可以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成为废柴。报道中,一些天才很小就可以进名校,可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最终被社会抛弃。也有被逼成才的孩子,最终和父母老死不相往来。都是令人痛心的新闻。
教育,应该是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生活,让他们有能力更好的生活。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他们可以自己学,可以自己独当一面。没有一个家长可以为孩子筹谋一切。孩子,从一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使命,也有他们的权利去选择怎样的生活。英子没有妈妈的强压,或许她不会为了逃离去选择南大,或许她可以妥协去选清华。怎样的果源自怎样的因,可惜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
希望这部剧可以给做父母的一点启示,可以让家庭教育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