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学习中的强迫症困扰了6年的人,终于迎来了转机 | 来访者说

2020-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强迫症咨询师木木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则小案例,是关于读书恐怖这种强迫观念的。

案例中的患者名叫王军(化名),来自一个小县城,从小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很高。

据他讲,第一次被读书恐怖的强迫观念所纠缠,是在16岁那年的秋天。

当时期末考试迫在眉睫,他拼命地看书复习,但什么也看不进去,脑子很乱。坐在书桌前,竭力想集中思想,可越是努力,越是看不懂。

虽然受着这样的痛苦折磨,但最终的考试成绩还是得了全班第四名。

但他的内心对取得好成绩却无动于衷,对于看不懂书这件事,怎么也难以释怀,苦恼万分。

看到那些成绩比他差的同学,似乎很快乐地学习着,他感到揪心般地嫉妒和羡慕。

为了摆脱痛苦的煎熬,他试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效果。

后来,王军接受了“森田疗法”的治疗,木木老师告诉他要“顺其自然”地接受症状的袭扰。

于是他又被老师说出的一字一句所束缚,总是努力使自己“顺其自然”,学习却依然不能很好地进行。

在木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王军慢慢有所领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陷入了“理论强迫”之中。

在长期坚持咨询和实践的基础上,终于有一天,事情发生了转折。

当时他坐在桌子前,突然意识到:“考试学习对他来说都是艰苦的事,对于看书学习这件事,无论是谁都不会感到轻松,只有忍受着苦恼,继续学下去,别无选择。”

自此,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逐渐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乐观地回到生活中去了。

现在的王军整日洋溢着笑颜,阴霾一扫而空。 

木木点评

实际上症状的表现形式不同,强迫观念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

说到王军,他6年来一直苦恼于读书的恐怖。有趣的是,虽然书读不进去,成绩却是名列前茅。

可以说,因读书恐怖烦恼的,大都是在学校成绩优秀的人。

这些人仿佛异口同声地说:“成绩好坏倒不在乎,但不能轻松地看书,没有比这件事更痛苦的了。”

这样的思考方式,我们称作“情绪为中心”患者。说白了,就是他不以客观事实来衡量,而是以自己的情绪作标尺。

我们想一想,很多情况下,是不是这样的。为了取得好的成绩,痛下苦功是理所当然的事实,那当然也不会舒服。

对成绩无所谓的人,当然不可能产生读书恐怖。正确认识到这个事实,就不会形成强迫观念了,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

痛苦的大小与欲望的大小成正比,要有1万元的收获,必须付出相当于1万元的辛劳。

当患者大彻大悟时,由强迫观念引发的苦恼就消失了,并且之后能够发挥出超出常人的工作效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