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
原创
作者.遇见呈语
过小年过小年
今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
我们江淮之间也随了北方习俗,今日过小年。而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小年。
小年有送灶神的习俗(都说是送灶神去天庭述职)。现在好像没有什么人记得这一习俗了。
今天在老家也没听到人送灶神时的炮竹声,还是从文友群及同学会中得知,而我这两天则被聚会的酒晕糊着,也忘记了,但母亲没忘。
写至此,好像又看到了,小时候父亲送灶神的情景。
清早,父亲早早起来洗脸刷牙,洗涮好了,开始点燃香及蜡烛,接着把一块红布铺在灶台上,再在红布上摆上糕点、糖果等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并且口中念念祷告着,大意是请灶神述职时为自家多多说些好话,并祈愿来年有个好收成。
而我和二妹常常被炮竹声炸醒,然后问妈妈是不是小年了,得到肯定后。便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跑过去,等着那灶神用过的供品,慰劳一下肚中馋虫。
小年过了,家里便开始”掸尘”,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那时候,家里只三间茅草屋,土灶台。烧锅时,那烟常常不顺烟道向外冒,偏偏倒着来,呛得人喷嚏不断,鼻涕眼水一齐流。久而久之,屋顶及四角连同堂屋都被熏得黑糊糊的。
每年小年前后,妈妈都要掸尘。印象中妈妈总是戴着旧草帽,披着塑料皮,围着旧罩衫,腰上系着布条,手里拿着长竹竿,前头扎着活鲜的竹枝,竹叶碧青碧青的,站在屋子中央,这里掸掸,那角里仔细捣捣……
那时母亲的样子,说句不恭敬的话,就像稻田里站着的稻草人。
诚然,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也如同稻草人守护稻子那般,守护着家,守护着我们……
现在,妈妈再也不用搬东西出去掸尘了,(而父亲也离开我们已有十三多年了)。
一是房子早就是平房,里面宽敞明亮,白色的墙白色的平屋顶。家里还有一个长的鸡毛掸子,平时一发现屋角或哪里有灰尘或蜘蛛网,伸掸子就掸掉了,什么时候屋里屋外都是干干净净的,敞敞亮亮的。
二是厨房也在院里后面,另有的两间大瓦房里,虽然也是土灶台,但改良过的灶台再也不呛烟了,并且这灶台只偶尔才用,因为平时有煤气灶、电饭锅、电水壶。
按我们的意思,早就拆了那土灶台,但母亲不允许,说是土灶上煮出来的饭有米香,还有黄灿灿的锅巴,还说她喜欢坐在灶台下烧锅,听着米在水中嘟嘟嘟地响着,冒热气,心里就莫名的欢喜。我们也就依了她。
其实母亲是欢喜我们回家时,一大家子在一起的热闹,因为只有我们回去了,灶台才发挥它的作用,平时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用不上的。
今天,又是小年,母亲昨晚就对我说,伢头,麻个回来吃饭,过小年了,侠们都没回来,你一个人在家不要搞了,来家里吃饭……
当时我差点流泪了,年迈的母亲还记挂着我,而我已是母亲了……
(父母对孩子的牵挂疼爱是出自本能,发自心底,这种爱不求回报,只望子女平安健康,至于是否大富大贵那是不重要的,也许在初为父母的人眼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可能要深切一些,急切一些,这很正常,无可厚非。但当你阅尽世间沧桑,看透人间生死浮沉,你便会懂得家人平安健康才是自己最心安,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至于荣华富贵、功名利碌都是浮云,拥有与没有一样过日子。有喜欢,无也喜欢,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爱的是子女本身,于其它的无多大关系。)
今天,与母亲一起过小年,听她聊家长里短,邻里八卦。
听着妈妈的话,看着妈妈的笑脸,我也开心地笑了。笑声引得屋外行人频频回头侧目……
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