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趣谈|除夕放鞭炮
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日更挑战第378天,原创千字文第404篇。
深耕简书,开会员返贝,点击蓝色链接: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虎跃跃迎新春。除夕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很想知道为啥?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我的老家楚国的地界上,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这种怪物在平时是不会出来的,但是到了春节这一天它就会苏醒伤人,一时间人心惶惶。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虽然强大,但是非常害怕声响,并且只会在春节的时候出来,仿佛是被人们的年味吸引而来。
后来,人们就通过放鞭炮这种方式,驱赶年兽。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无论是条形还是饼形,长鞭炮一般以“响数”论规格,小型的从100响、200响到500响、1000响不等,大型的从2000响到5000响甚至是10000响、20000响都有。
儿时的记忆中,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是过大年的标配,如今难得一闻了,尤其是鞭炮炸完的火药味,总觉得十分好闻。
近年来,因为治理环境污染,“误伤”了鞭炮这些产业,无疑也削减了年味儿和氛围。据说前不久,石家庄第一个申请解除“禁鞭令”,最终以一纸“禁鞭令”公告收尾,看来第一只螃蟹不太好吃到嘴里。
清晰记得,大人放鞭炮和礼花,小孩子就捡拾未爆炸的散鞭,哆哆嗦嗦地点燃引线,赶紧向远处扔去,就像扔掉一个烫手山芋,既紧张又刺激。
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去镇上购买擦炮,往火柴盒或擦炮盒边上一摩擦,点燃了冒烟了,就赶紧出手,听那一声“啪”地爆响,很有满足感。
擦炮也在日益演进,最初是一声响,后来有了两响的,三响的,四响的,可能两响图个新鲜,响数越多擦炮越长,新鲜感和经济性都在下降,卖得最好的也就是一响和两响,四响的后来干脆就断货不卖了,其实也嫌弃性价比没人买了。
擦炮还有很多玩法,想听巨大的声响效果,就点燃了放桶里,倒扣过来,“嘭”一声确实很震撼。村里老人说,以前村里打鬼子,枪支不够,就把一挂鞭炮点燃扣桶里,确实也能吓唬人。
如果想看鞭炮的破坏威力,小伙伴们就点燃了塞进塑料瓶,拧住瓶子口,往往将瓶子炸得“张牙舞爪”“开膛破肚”,满足了小孩子的好奇心。
还有更刺激的,用擦炮炸牛粪,把擦炮插牛粪蛋子上,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人就赶紧躲得远远的,生怕惹一身。后来,有个村民不知情,路过牛粪堆,被炸了一身牛粪,还被爆炸声吓了一激灵。自此,村里各家大人,就再也不让孩子炸牛粪了。
我也曾经“戏弄”过表弟,结果被揍了屁股,虽然我是无心的。表弟非要自己玩擦炮,把擦炮捏在手里让我点。我点燃擦炮以后就闪一边了,表弟第一次玩儿没经验,也可能是害怕了,魔怔一般愣神了,任凭我怎么叫喊“快扔掉”,他就是没反应,一动不动。
最后,擦炮在手里爆炸了,把他和我都吓了一大跳。好在鞭炮威力小,表弟抓的位置靠下,那个地方是封堵火药的泥巴堵头,没有出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也因此受到了责罚。
也有胆子更大的,买组装的“二踢脚”,威力更大,声音更响,不过危险性也更大。小孩子一般不让玩这种鞭炮,据说其他村里有个孩子被嘣到过眼睛,好在本能性闭眼躲闪,伤势不重,没有损伤视力,有惊无险。
大人们买“二踢脚”别有用意,有时候点燃了扔进浅浅的河沟里,有时候凿开堰塘的薄冰丢进去,沉到水底再炸起老高的水花,就会有被炸晕了头的鱼,翻着白肚皮浮起来,也算是一种“另辟蹊径”,不过后来也被禁止了。
我印象中,还有一种摔炮比较安全一点,不用点火,拿起一根往地上扔,就会听到“叭”的一声,听个响而已。虽然也玩儿摔炮,但是没有擦炮刺激,我很少玩。
还有很多别的花样,那时候叫“花子炮”,现在称为烟花。一般在夜里放,多是女孩子玩儿,样式也很多:有的点燃后放地上,烟花就原地转圈圈;有的装在筷子长的木棍顶端,点燃后可以拿在手里晃来晃去,这种烟花火焰小没啥危险;还有一种需要插泥土里,点燃后“嗖”地一声就飞天上,炸开后很好看,据说在东北那里也叫“窜天猴”。
另外,还有两种多发连响的礼花,一种是长条状手持燃放,一种是盒子式落地燃放,一般都在婚礼等节庆日子燃放,成本比较高,危险性也比较大,一般都是大人亲自把关,小孩子看看烟花、听听声响,也就很满足了。
借此机会,给有缘看到此文的文友们:拜年了!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虎年大吉!
不知道你小时候都玩过什么鞭炮?留言区也来说一说吧。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齐帆齐商学院2021年度进阶营,第316篇,1701字,累计5304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