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24人  ycongcong
人机对话

Topic


现在,我们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它好像已经成为我们肢体的一部分,一天不带在身边,就会失魂落魄一般。手机除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拍照,听音乐,看书,刷微信等等。可是,我们仍然感到不满足,想要从中挖掘出更多的功能,可以帮我们做得更多、更好。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着机器说话,确切地说 ,是对着手机、电脑或者房间里的扬声器(speaker)说话,而这些机器似乎真的会回应我们的要求。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发展,特别是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手机将会变成我们的虚拟助手(virtual assistant),成为听话的助理(agent),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

比如说,你可以让手机告诉你,现在几点钟了,而不必抬手看表或者翻动手机。你还可以和手机上的虚拟助理说,请它帮你订一张去北京的机票。然后,它可以把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给你订一张最优惠最便捷的机票。

一个随身携带的机器虚拟助手,是不是听起来很美好(sound good)?你不需要付工钱,而不需要考虑她的情绪,她也不会闹罢工,一周七天24小时无怨无悔地随时为你工作。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Ask


机器虚拟助理的发展,依赖于人工智能,特别语音识别技术。那你知道最早的语音识别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最早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的1961年,当时IBM创造出一台名为Shoebox的机器,它能够识别(recognize)出16个单词,以及从1到9的数字。这在当时是最先进(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的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语音识别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有很多公司推出了人机对话功能,比如苹果的Siri,谷歌助手等。据了解,平安科技的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可以达到97%。还有,我经常使用迅飞语音进行录音转文字的工作,识别准确率也不错的,大大节省了我写作的时间。

Scene


BBC节目组采访一位人机对话设计师(真有这种职业吗?conversation designer)汤姆先生,他谈论了人类与机器之间关系是如何变化的(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bots)。

过去,人们只是把机器当作一个工具(used it as tools),让它们完成特定的任务,只是计算器的高级版(advanced version of calculator)而己。但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不仅可以听懂你的语言,还可以回应你的要求(talk back to you)。你可以让它去做一些复杂的事情,就好像拥有一个私人助理一样,成为互动交往中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active participant in communication),它可以指导你、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intellectual decisions)。

Knowledge


人对着机器说话,需要开发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vernacular)。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human communication),在很多情况下是情感的连接(emotional connection),是情绪的表达。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聊天,或者寒暄(chitchat)。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说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比如谈谈天气(weather),谈谈新闻,谈谈最近的旅行,谈谈看的电影等等,有时只是为了填满两个人交流️时间中的空白(to fill the vacancy),或者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人们不以这样的方式开场的话,就显得非常的直率和没有礼貌(not polite)。

而与机器对话则完全不需要这样,因为机器是没有情感的,开门见山(direct),直奔主题最好。因此,人机对话需要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如果你对着机器说话,只需要发出清晰而明确的指令(order),而不需要那些情感的链接和过度。

当然,我很喜欢能有一个聪明(smart)的虚拟私人助理,帮我去做一些费时费力(time consuming)的生活琐事。但是,我在想,如果人们习惯于(be accustomed to talk to others coldly)用一种冷冰冰的方式与机器对话,这种说话方式会不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呢?让我们人类的语言变得机械、刻板,毫无趣味呢?

也许,我们需要语言学家(linguistists)和行为学家(human behavior researchers)去做一些深入的研究,随着人机交互对话的普及,最终我们是否最终会变得像机器人在说话,冰冷而且生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