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交互设计师竹本一世的交互设计日记

QQ /TIM/微信的页面逻辑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15人  dd8fa0e3fc05

今天看到一道面试题:QQ和微信在交互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分析起来的话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切入,在这里我主要想分享一下页面逻辑上的区别。

交互最终是服务于用户的,所以目标用户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操作上的差异。QQ服务的对象是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微信更多服务于成年人,TIM则以轻量化办公为主,在这里将三者一起分析。

页面区别

可以看到三者在页面上:

QQ:底栏是三段,有左滑菜单,在任意页面都可以左滑进入个人部分,搜索框常驻顶端。

微信:底栏是四段,没有左滑菜单,搜索框下拉出现。

TIM:底栏是三段,有左滑菜单,只能在消息页面左滑进入联系人部分,朋友圈和个人页面进行合并,单独留出一个文件的页面,搜索框常驻顶端。

三者都包含着个人、联系人、消息、朋友圈四个部分。

我的思考如下:

左滑菜单的操作门槛较大,需要通过左上角的icon才能知道操作路径,微信使用者年龄跨度大,许多老人对于手机的操作,往往是举着手机,仔细看着屏幕,用一根手指进行点击,对于滑动操作的理解并不强,所以左滑菜单这样相当于将整个页面隐藏起来的交互,对于使用者来说是提高了操作门槛的,所以在底栏分布了四个部分,而TIM和QQ针对目标用户更年轻,有能力通过左上角得到操作暗示,同时节省页面空间,所以使用。

那为什么TIM和QQ左滑进入的页面又不同呢?

这里就可以看出二者针对的目标用户不同了,设置左滑菜单的原因是这个页面相较于底栏的其他主页面来说并没有那么常用,TIM作为办公软件,当需要沟通的时候,场景更多的是我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于是我在顶端的搜索栏里寻找这个人进行联系,而不是进入联系人名单里去低效率寻找,这也是为什么QQ和TIM顶端常驻搜索框的原因。而QQ的话,无论哪个页面左滑进入的都是个人部分,这是会员和个性化设置的页面,也显现出QQ期望用户在个性装扮上有更多操作和表现。

这样一来其实我们也发现了,QQ和TIM的联系人页面,使用频率会较低,另一道面试题也就因而出现了 :如何提高手机QQ的联系人这个tab的活跃度?即如何鼓励用户和不常联系的人进行沟通,看到有前辈给出的方向是增加一些例如“好久没聊”、“节日祝福”或者“生日祝贺”之类的功能,在此我也不多加赘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