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酒故事与干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海边拾贝

佛系遍地,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2458人  韩大爷的杂货铺
佛系遍地,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曾有不少读者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奋斗来,奋斗去,是图个啥呢?

生出来没几年就开始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考大学,大学毕业找工作,工作以后攒钱买房娶老婆,生个娃,就此过上了上有老下有小中有中年危机的日子。好不容易都熬过去了,自己也老了,医院住上几个月,俩腿一蹬,人走了。

全程看下来丝毫没有乐趣可言,也没啥值得你努力操心的地方,跟还债似的。

你说,活着到底为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好么?这么累,世界上的人为啥都不隐居山林呢?

类似这样追问意义的问题不少,但我一条都没回答过。

并非没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不好说,一说就错,一碰就没有了。

2.

记得高考结束的时候,爸妈为了让我放松一下,带我去了趟游乐场。

我从小到大都没坐过过山车,那天父亲说什么也要让我体验一把。

可一方面,我心疼钱,有那个钱能吃好几顿饭呢。

同时,我也真心觉得这事没啥意思。

于是,当父亲拉着我去买票,我便死活不去,父亲也急了,反复追问:来,你告诉我,你为啥不去?为啥不去?

我底气十足反问道:您告诉我,我为啥要去,为啥要去呢?

父亲一愣:因为……好玩呀。

我说:我可不觉得,有啥好玩的?那不就是把人绑在一个凳子上,然后用机器来回晃悠你,让你害怕吗?玩完以后啥也捞不着,就花钱买了回害怕,这有啥好玩的?把人绑凳子上让他嗷嗷喊一阵子,就好玩了?

父亲哑口无言,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我终于得逞,自以为抓住了问题的命脉与实质,且对他下结论道:回家吧,家里也有凳子,晚上把我关屋里我喊几嗓子就是了。

这话彻底气坏了父亲,他扬起大手暴喝一声:你给我坐!

我便老老实实地坐了一次过山车。

坐完以后父亲问:好玩吗?

我由衷回答:太好玩了!

母亲逗我:你说说哪里好玩,那不就是把你绑凳子上嗷嗷叫吗?

我也说不上来,只站在原地回味,傻乐。

3.

人生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站台下不动,静止观摩,你会觉得索然无味。

都不用聊太多,从最根本上讲,人这一辈子用“创造矛盾解决矛盾”这八个字便足以概括。

就像过山车这种玩意,你要光说,那无非就是把人绑在凳子上吓唬他罢了,有什么呢?

但意义这个东西,不是靠说出来的。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列举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跟我大谈特谈米开朗琪罗,关于他满腔的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关于他所有的事情,你知道很多。但你知道西斯廷教堂的气味吗?你从没试过站在那里,昂首仰望它天花板上的名画。

如果我问你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与几个漂亮姑娘交往过。但你从不知道在心爱的妻子旁边,一夜夜醒来的感觉——那份来自内心的喜悦与平和。

你年轻剽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洋洋得意地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吧,我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再安放到膝盖上。

每当我又想对人生的意义做出什么论断与判决,这段台词总能提醒我:别太早兴高采烈,也别太早心如死灰,我们对人生的真正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4.

我一度是一名单身主义者,更觉得生孩子是全世界最没有必要的事情。

我曾居高临下地以为:养儿一为防老,二为解闷,如果还有别的动机,也无非是从众心态,看别人生自己便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又还能有什么呢?

这种骄傲竟驱使我采访了一位父亲,我问他:有孩子前跟有孩子后,你的身上发生了哪些改变?

他沉默了一会说:当我第一眼看见我女儿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不怕死了。

我这辈子第一次不怕死,我这辈子之前困扰我的很多问题和心结,在我看到我女儿后,都没了。

那些烦恼,纠结,也不是说凭空消失,只是像三维空间的人看二维状态下的事物,它们是那么的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那一刻,不怕死的我告诉我自己:打今儿起你得好好活着。

这位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年我过生日,爷爷给我买了个玩具。

我兴致勃勃地拆开包装,发现只是一张类似于地毯的东西,上面乌漆麻黑,连个字儿都没有。

我大失所望,哭得直打滚。

爷爷说:不能光看,还要踩。踩上去才能看见,不睬看不见的。

我半信半疑,一脚踏上去,发现脚下出现一片草地,右脚再踏过去,脚下是一片银河。

原来,那是一件靠施加压力才能呈现曼妙图案的玩具。

原来,很多人找不到意义的样子,只是活得太浅太飘太轻了。

5.

梁漱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我的人生观如是》中写道:

吾每当春日,阳光和暖,忽睹柳色舒青,草木向荣,辄为感奋兴发莫明所为,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

吾每当家人环处进退之间,觉其熙熙融融,雍睦和合,辄为感奋兴发,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

吾每当团体集会行动之间,觉其同心协力,情好无间,辄为感奋兴发,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

又或读书诵诗,睹古人之行事,聆古人之语言,其因而感奋兴起又多多焉。

初读时尚且年少,心里不免犯嘀咕:这老人家真是莫名其妙,以上这些事件实在稀松平常得很,甚至不乏苦楚与劳累在其中,有什么好感奋兴发的?真的有那么快乐?

后来再长大些,经历得多了点,才发现生命的负担背后,总是藏着种种并非苦乐二字便足以概括的况味。拿加减法或比大小的功利逻辑去清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去考量值不值得奋斗值不得活,真真是把人生看窄了,看小了,看扁了。

6.

现在都流行一个词:佛系青年。

其实,我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便”一心向佛“。

那时的我总觉着:一切都没啥意思,事事都挺遭罪的。长大的路是那么漫长,还要用数不尽的汗水,泪水,误会,皱眉,反复,分歧等去换,可最终除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和他人一时的认可,似乎也收获不到什么。不如就这么对付,凑合,四大皆空,得过且过。

好在尚有父母威逼,师长鞭策,现在如果让我穿越回去,定会给那时幼稚的自己一记耳光。

并对他说:真正的佛法,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当和尚;刻意消极避世,因怕受苦或结果不定而不敢让尘世将自己打磨,不光是种怯懦,更是种贪毒,是佛家最想破掉的执着。

况且,你知道用尽全力完成一件事的感觉,有多爽吗?

你知道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或与某位先贤就某个问题一拍即合的感觉,有多爽吗?

你知道当这个世界有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幸福的感觉,有多爽吗?

你知道因不成熟与人分别,又因你的成长再度与人相聚,那种感觉,有多爽吗?

你不知道,因为你只是在听我说说。你无知到连一个水杯都没有体察到位,因为你还没有把一个玻璃杯从上到下擦拭过。

既然人生都如大梦了,何不干脆利用好这个设定,在梦中勇敢地成功失败,无畏地体验,不惜力气地付出,然后找乐子般地看看会发生什么呢?

佛曰:我们家的好孩子,并非那些长戚戚的伪佛系;真正的佛法,属于每个敢于入世修行的好少年:他们不是干脆啥都不追求,而是当有一天追到手里的一切都一把输光,他们也觉得没什么。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