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补遗学习笔记十四
第一卷 作者难,知者尤难
十四、境宽情广
【原话】杭堇浦论七律,不喜拗体。余道:诗境甚宽,实有因拗转峭者。因诵倪紫珍先生《客中忆西湖》云:“江水不如湖水澄,南峰凉暖时堪登。入云但问采樵客,踏叶偶随归寺僧。一掬泉因瘦蛟活,满山桂与青霞烝。白波渺渺未可渡,空倚葛陂三尺藤。”似此八句,一调平仄,便索然无味矣。杭亦以为然。先生官御史,古貌清标,识余于未第时。余学写殿试卷,先生教以偏旁点画。致足感也。记其《渡江遇风》云:“越阴已夙戒,涉波复新懦。忽然冯夷怒,叶舟竟掀播。命只比毛轻,心已拼甑破。且守柁樯立,独抱忠信卧。须臾洪涛平,白鸥浮一个。”《在试院中答厉衣围侍郎》云:“文入彀中须赏识,棋于局外易分明。”《赠丹桂》云:“老干十年看独立,丹心一点早平分。”其存心之公正可想。《宿泸溪》云:“避风先泊岸,过雨更观澜。”皆妙。先生名国琏。
[译文] 杭堇浦谈论七律诗,不喜欢拗体。我说道:“诗的境界宽广,确实有因为拗而转向雄伟洒脱的情况。”于是,我为他背诵了倪紫珍先生的《客中忆西湖》诗:“江水没有湖水那样澄清,南峰冷暖适度正是攀登的好时节。登至云雾深处时可以向采樵人问路,还有偶然跟着归寺的僧人一同走在飘满落叶的山道上。一汪清泉因为有了矫健的龙而有灵气,满山的桂树比天上的云霞还多。西湖中白色的波涛浩淼苍茫,只有无奈地倚靠着三尺葛藤。”像这八句诗,若是同样平仄的音调,就索然无味了。杭堇浦也认为是这样。倪先生身为御史官,清矍而有古风,在我没有中举之前就认识了我。我学着写殿试的题目,他教我偏旁笔画;足以使我感激不尽了。我记下了他的《渡江遇风》诗,诗中说:“过河前已经整夜斋戒祈祷,渡过水波时又不禁担心起来。忽然河神发怒,把乘坐的一叶扁舟险些掀翻。我的命只比鸿毛还轻,心中已经下决心豁出去了。暂且挨着船柁站立,或是怀抱耿耿忠心独自卧下。一会儿汹涌的波浪平静下来,白色的鸥鸟飞落在船篷上。”
他在《在试院中答厉衣围侍郎》诗中说:“文人在袋子中须要有人赏识,在局外观棋最容易判断形势。”在《赠丹桂》诗中他写道:“枯老的树干傲然挺立了十年,一点红色的花朵早已绽开。”他内心的公正可以想见。在《宿泸溪》诗中他写道:“为了避江风先把船儿靠岸泊好,雨过后才好欣赏壮阔的波澜。”写得都很妙。先生的名字是国琏。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杭堇浦论七律,不喜拗体。境宽情广,实有因拗转峭者。
杭堇浦论七律,不喜拗体。
余道:诗境甚宽,实有因拗转峭者。
因诵倪紫珍先生《客中忆西湖》云:“江水不如湖水澄,南峰凉暖时堪登。入云但问采樵客,踏叶偶随归寺僧。一掬泉因瘦蛟活,满山桂与青霞烝。白波渺渺未可渡,空倚葛陂三尺藤。”
似此八句,一调平仄,便索然无味矣。
杭亦以为然。
先生官御史,古貌清标,识余于未第时。
余学写殿试卷,先生教以偏旁点画。
致足感也。
记其《渡江遇风》云:“越阴已夙戒,涉波复新懦。忽然冯夷怒,叶舟竟掀播。命只比毛轻,心已拼甑破。且守柁樯立,独抱忠信卧。须臾洪涛平,白鸥浮一个。”
《在试院中答厉衣围侍郎》云:“文入彀中须赏识,棋于局外易分明。”
《赠丹桂》云:“老干十年看独立,丹心一点早平分。”
其存心之公正可想。
《宿泸溪》云:“避风先泊岸,过雨更观澜。”
皆妙。
先生名国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