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想法散文

学佛修道者须由【不落因果】向【不昧因果】转换方能解脱

2021-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覚明

不昧因果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是人们对于“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因果报应的通俗理解!

修行界有一句话,谓之“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即是说世间众生,皆畏惧由于业力感招所产生的结果(这里指不好的结果)。

【菩萨畏因】即修行人则是畏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起心动念所产生的原因。

【因果报应、只分早迟】是无论凡人和修行人都应知道的铁律。

然上述认识和作为是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提下,没有看破因果,最终还将落于因果的作为。

如果想要从“因果报应”铁律束缚中解脱出来,必须要明白“【不昧因果】的道理。

【不昧因果】是指对于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经云:“一念觉即彼岸,一念迷即此岸”。

学佛修道者若认为在世间唯有把一切因果业债都了了,才能够成佛成道,就是迷人,永难获得自在和解脱。因为因果本不自有,因果唯心造,所以心了一切皆了,心不了,一切了不了。永嘉证道歌:“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即是此意。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又曰:“起心即是妄”,因为道一落于语言文字,就成了辨正和相对的存在,就是虚妄,就是因果。因此说,人们不能破除心相、法相、因果相、佛相、众生相等种种的相,就不能断了循环,因为人们被虚妄转了,被幻相转了,被因果转了。

《禅宗.野狐禅》故事可见一斑:一斑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他在上堂说法的时候,有一个老人经常来听法,听完了也就随着大众离开。有一天,这老人听完经却不离开,百丈禅师就问:

“站在那儿是什么人呢”?

老人就说:“他自己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曾经住在这座山,当时有学人问他说:‘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他回答说:‘不落因果’。

结果就因为讲错这一句话,五百世都堕落作野狐狸。

还好他以前还有善根,所以五百世之后,老人遇到了百丈禅师,有机会再听闻佛法,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他请求百丈禅师“代一转语”,即代替老人纠正五百年前讲的那句“不落因果”错在哪里?

百丈禅师就教他:

“应当是‘不昧因果’。老人听了当下恍然大悟。


综上所述,学佛修者须由【不落因果】向【不昧因果】转换方能解脱!

无戒学堂日更第37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