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话剧《翔云8号院》之魂,京人之魄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依稀记得

《翔云8号院》是个里程碑,无论北京人是否从情感上接受,从理智上已经承认北京是全国人的北京,北京是地球上为数众多或不多的历史悠久的古城兼具现代城市之一。当全世界都在轰轰烈烈地谈论人工智能,担忧着当机器人大举来临之际,我们人类可以做什么的时候,一部分老北京人开始沉思,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外界。与传统意义上的反映老北京人创业、生活、爱情的影视剧不同,《翔云8号院》中老北京人开始全新的探索磋磨,什么是最适合北京人发展的?什么课题最能把北京人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豆瓣评分颇高的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满满的都是老北京人深厚情谊,感动之余,叹自编自导自演、也自囿于四合院,仿佛四合院是密不透风的堡垒。《青春斗》中,北京孩子大学一毕业就有车有房,这两样至少需要花费外地孩子15年的光阴。在《日落天通苑》(又名《北漂爱情故事》)中,北京人坐拥几套房子,单纯收租子就生活得如鱼得水。现实中的部分北京人的确如此。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个人走向不会同一条径路,展出的艺术自然大不相同。

人人都说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但北京籍贯的部分孩子未必感觉得到。其实,与外地人到京要适应、要发展一样,北京人的发展同样也是先适应,在竞争激烈的外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众多外地优秀人群大批涌进时,如何在这座六朝古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位置,不可取代,乃至继续维持其优越性、精神上的领导型,都是北京人不可忽视、也忽略不得的。但在《翔云8号院》中,看到了老北京人年青一代的忧思与拼搏,以及多数外地人所不具备的创业条件。

《翔云8号院》剧很有看点,在此由于写者水平限制,仅列如下:

首先,该剧的演员本身就具备工匠精神,表演功底可圈可点,很难想象,这些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台下所练的苦功,话剧界后继有人。尤其是扮演拉面王、西瓜西施、陆越、李丫丫等年轻演员,他/她们的敬业态度、演出艺术,真正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工匠态度、专注劳作的工匠追求,待到一定的岁月积淀,定能结出完美的工匠之果实。

其次,《翔云8号院》中的音乐,原汁原味的京腔京味:“梦里乾坤大,情浓日月长……  陈年往事云烟过,锅碗瓢盆儿罗罗缸……豆汁就焦圈,油条配豆浆……  ”这腔这词,朴实雄浑,直入心底,荡气回肠,无法用言语形容,听着都醉了。

再次,该剧尽管是原汁原味的京腔京味,但真正地、真诚地接纳了外地人。二者接触的时机、方式都很自然和谐,不再是植入式广告,正视了不同,各自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发展方式,慢慢地融合融洽融汇。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看着都很舒服。

最后,该剧除情感线之外,就一条线:如何聚焦自己的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尤其是最后的高利贷,紧扣时代脉搏,把浮躁、虚荣的年轻心与过后的洗炼、沉着穿成一行,水到渠成地实现了心灵的沉淀与升华。

《翔云8号院》剧刷新了对北京人的看法,尤其是对年轻一代,当刮目相看,不仅仅是业务水平,更是劳作精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