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文章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与整理,文章的语言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白描化语言,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脚,正象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摘自鲁迅《呐喊》
这一段摘自《故乡》,体现的是讯哥对豆腐西施的描写。寥寥数语,将一个农村妇人的刻薄形象跃然纸上。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摘自朱自清的《背影》
这一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没有华丽的词藻,很常见的生活化场景,可经作者呈现出来后,质朴语言后面所蕴含的深情令人动容。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蹩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盯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摘自鲁迅的《彷徨》
这一段出自鲁迅的《祝福》,柳妈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没有同情,反倒是嘲讽,而后就出现了这段话。俗话说,相由心生,柳妈阴阳人的功力可不一般,祥林嫂局促的状态显现的淋漓尽致。
2,纪实性语言,指直接反映真实世界,贴切不夸张,不失真的语言。通常不采用复杂的修辞手法,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进行详尽的阐释,多运用于非虚构写作。
一路上,乘客们不舒服地挤在一起,忍受着旅途的煎熬。窗外是杏林、水库、荒凉的公路,远处是突厥斯坦的群山。一个塔吉克小女孩趴在奶奶的腿上睡着了,脸上压出一道印儿。
———摘自刘子超《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这是极其生活化的场景,却有一种别样的魅力。虽然描述的是国外的某个场景,可大家似乎都经历过拥挤的人流,逼仄的空间所带来旅途的煎熬,进而激起人类共通的情感,这是不分国界的。
虽说如此,小女孩脸上压出的印儿,仿如一缕清风拂掉了旅人的疲惫,温馨而又充满力量。
在锡尔河畔,在近乎红色的夕阳下,我看到了当年城墙的残骸。那是一段残破的土坯,生长着杂草。墙下是一家生意不错的烤包子店,炊烟从烟囱里冒出,随风而逝。
———摘自刘子超《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当看到这段话时,深深为纪实语言所具有的力量着迷,怎么说?
当年的城墙遗骸下是一家冒着炊烟的烤包子店,虽然过往不甚美丽,可当下依旧值得期待。这段话能够让我感受到一股不屈,向上的力量。
3,诗化语言,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诗化语言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语言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二是形象描绘,感情丰富,内涵深刻;三是句式灵活,运用排偶,整散结合。
如果把我们生活着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比喻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的话,那么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巨人身上纵横交织的血管,而它的骨骼,就是由众多的山峦构成的
如果说雾气是一群游走着的白象的话,那么阳光就是一支支锋利的箭,它们一旦射出来,雾气没有不被击中的,它们很快就被阳光俘虏,消失了踪影。
———摘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最近刚读完这本书,书中的语言真的好美好美。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个自然着的驯鹿民族一样,可能粗野,但更多的是汲取天地精华而成,那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生发的深沉力量。
我想这样美的语言与作者儿时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自然着的一切的敬畏与生活热爱脱不了干系。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
———摘自李娟《我的阿勒泰》
诗话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体现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而此也是与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及细腻的感受能力分不开。
当时为这句“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痴迷,虽然不太能够感同身受,可就是能够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美。
现在的自己还处在语言运用的初级阶段,一心想着如何写出富有美感的词汇,即便写出来了,总多了些刻意,不自然,正如空空如也的花瓶,没有内在。
为此,还得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热爱生活,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