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都踩雷了,你该用什么姿势投私募?
昨晚,诺亚旗下的歌斐资产传出踩雷,涉及34亿元的信贷金额,以及超过1000位理财师。
我的朋友圈一片哀号,大家都在担心会不会因为此案而再次冲击三方财富行业。
因为诺亚系统已经几乎是三方财富行业的标竿,不管从人才梯队的搭建,到整体销售管理体系的管理。
我相信市场中能在本质上超越它的,几乎没有。
但即使如此,为什么还是踩雷呢?
先说说我身边遭遇到的一些过往:
自从去年中旬,我们开始搭建三思投顾体系时,就有很多私募公司找上门,希望我们能代销他们的产品;也有很多外面的理财师希望我们用手上持有的牌照帮忙提供私募产品,让他们对客户销售。
实际上业内的朋友都知道,销售私募基金的利润远高于销售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代销利益平均高出公募基金10倍以上!
加上产品方的尾随分润,百倍以上的都有可能。
所以市场上大多数拿了公募销售牌照的三方独立销售公司,都以卖私募基金为主要业务。
从商业经营的利润角度出发,似乎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选择逻辑。
但是三思投顾到现在快满一年了,我们仍然坚持不推动私募基金的代销!
虽然我们也会面临营利的压力,但是我依然觉得:国内绝大多数的理财师跟客户,并不合适投资私募基金。
请容我接下来逐项说明:
一、私募基金的投资结构非一般人所能完整理解
以这次诺亚踩雷的项目为例:
从募集材料中的描述所解读的产品结构是:
歌斐资产发行“创世核心企业集定私募基金”
底层资产为承兴国际在JD的应收账款
底层资产的资金流程描述为:JD知悉广东承兴控股将应收账款转让至诺亚,JD将按合同付款至诺亚指定的回款专项账户,未经诺亚确认,承兴不得将此笔应收账款转让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JD也不接受承兴变更上述付款账户
以这个结构,我们正常人的理解就会变成:本质上就是京东确权的应收账款,简单的说,就是借钱给京东。项目方承诺年化收益率7.7%。
看起来很干净的交易结构吧?
但是到现在却变成:京东不承认有这笔应收帐款,诺亚说自己也被承兴国际骗了?
What the……
所以我说的一般人很难完整理解,不只是在产品说明层面,而是在万一出了事,所有参与其中的机构可以有方法撇清或不认账,那投资人告谁去?
你能理解吗?
我不能,所以只好自己做一个表来疏理疏理:
你觉得会是哪种状况?(可留言投票)
二、私募基金的项目发行方大多是一群半调子
半调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勇往直前的半调子!
国内数万家私募基金公司,真正专业在投资管理的私募基金却非常稀少,我在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从2011年一直到现在,9年左右期间,真正能认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很遗憾一个人的双手十指摊开就能数得完。
说个真实的例子吧:
之前我短暂在某家号称金控集团的公司任职,该集团旗下有至少3张私募管理人牌照,那他们怎么用这些牌照呢?
最常见的状况是从外面拿来不知道嵌套了几层的资产,然后用有限合伙的名义拆分募资。
风控?基本上不存在!
这家公司的投决会基本上就是相亲算命大会,怎么说呢?
就是项目公司的经营数据、穿透到底的股权关连、翔实的团队背景、市场相对分析等等必要数据:没有一次完整!
然后整场投决会都在谈感觉、谈项目经理多辛苦、项目公司吹的牛皮多厉害……
后来果然项目连连踩雷,听说董事长到处借钱来托底。
更夸张的是他们自己发的私募有限合伙产品,根本是烂账一本。
当时该公司坚持不做银行监管,想想就知道这些钱来来去去都在干些啥?
或是该说:都不知道这些钱到底有没有真的投些啥?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不可能!一定还会有更专业的风控团队!
我同意,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项目方要骗你钱,当然是全心全力堆叠各种数据啊,何况总有那些眼中看到高收益或是亮丽的项目方,就自动屏蔽风险的销售方。
我没有把握能搭建出超越诺亚的私募风控团队,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没真正对外推介哪家私募公司的产品。
至于那些自认为风控很完整的公司或是理财经理,你一定要问自己:你真的完全理解自己看懂了项目的产品说明吗?或是你知道自己有哪些风控能力是不足的吗?
越无知,就越无惧!
三、卖私募基金的人,也许都不懂私募基金
根据监管规定:销售推荐基金产品需具备相关资质,也就是基金从业资格证。
投过私募基金的朋友你去问问:当初推荐私募基金给你的人有没有持证?
我估计,至少有超过一半的私募基金是经由无证人员推销出去的。
这时候一定有人会杠说:有证不一定专业啊?
说得太好了!有证都不一定专业,无证不就更危险?
私募基金由于涉及金额大,产品复杂度高,所以对于产品的推荐跟募集说明必然是更加复杂而严谨的。
假如一个理财经理只会说收益,自然他身边就都会是只听得懂收益的客户,然后这一批只能理解收益的受害者就一起在自己不明白的风浪中浮沉,运气好能上岸,运气不好就没顶。
然后更遗憾的是:少数真正专业的理财师不敢卖,因为业绩不好被大批淘汰掉。
其他那些半懂不懂的理财师很敢卖,勇往直前业绩优秀,一直到爆雷才发现昨天的业绩变成今天的业障……
四、买私募基金的人,也许是误会一场
投资私募基金,不保本才是正常的!
金融学的基本铁律:预期收益与风险呈正比。
投资人想赚大钱,怎么可能不承担大风大浪?
但是,过去那些以为自己卖私募就很高大上的理财经理,以及那些以为自己的投资眼光超过大多数人的投资人,共同建构出了“高收益+低风险”的现象级误会。
私募公司也为了募资,明明监管严禁刚兑,却用各种暧昧的文字与说法暗示自己发行的产品会赚钱又安全,简直就是香饽饽!大家快来抢额度,卖完了就没了…..
如果一个项目真的这么优秀,根本来不及到个人投资者手上,在此之前就被各机构抢光了。
如果真的是个好的投资项目,机构自己不拿钱投自己赚,还分给你?
所以买私募基金的人不要以为自己多睿智,实际上你很有可能是投了那些正规机构不想投、不能投,或是根本不认可的项目。
这种从出发点就开始的误会,最后如果能顺利退场,只能说是运气眷顾,建议您见好就收。
私募基金的本质,在其他成熟的市场都是面向机构投资者为主,其次是专业的个人投资者。
所谓的专业个人投资者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能理解投资私募的钱大概率亏损,而他们用同时多项目、多维度地分散投资,透过少数项目的投资获利来覆盖多数项目的亏损。
如果我们的投资者看不清这点,那您还真不适合投私募基金。
身为财富管理同行,我们愿意相信诺亚有诚意也有能力后续处理好这次的危机,但至于我们三思自己要不要做私募代销…..
需要再三思想想。
至于三思的朋友们,咱们还是踏实些,有点耐心,尊重市场规律。
用时间跟周期帮自己累积财富才是正道!
三思慧投下周就上线了,不错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