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写作这门手艺》:放心去写,不会有人跟你的写作方式完全一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欢迎来到我的读写世界。
今天和你分享一本讲写作的书,《写作这门手艺》。
下面,聊一聊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分享下筛选的干货句子,希望对你有启发。
1.主要内容
作者约翰·麦克菲是普利策奖得主,荣获过美国书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曾在《纽约客》发表过专论写作过程的8篇文章,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了40年的写作课。
这本书即脱胎于其专论文章和授课内容。
全书围绕非虚构类写作,讲了结构、采访、参照、校验、改稿、省略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如何启动写作,如何做实做细信息校验,怎么度过写稿改稿的煎熬过程,以及怎么能够详略得当,适当留白,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分享了丰富的经验。
2.整体风格
见解颇深,夹叙夹议。
作者基于多年写作经验,分享了不同写作模块中,自己经历的有趣故事,见到的三教九流、性格各异的人物,有啼笑皆非的段子,有曲折离奇的奇遇,也有苦心孤诣的实例。
结合精彩经历,作者对写作理念和技法,做了深入的阐述。
3.阅读体验
读起来,不容易。
整体文风比较偏向纸媒的古典范儿,可能和作者自身背景经历有关。
不像如今的写作类书籍那么吸引眼球,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结合故事来仔细体会。
另外,在行文中,有些例子过多、过细,有点炫技。

4.精选语句
01)
关于主题选择的普遍问题是,多种可能性同时并存,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别的?
对写真实人物和真实地点有兴趣的人,为什么选择某些人物、某些地方进行写作?
对非虚构写作项目而言,思路比比皆是,永不枯竭。
02)
时间顺序和主题之间,似乎总存在相当大的紧张关系,而时间顺序往往获胜。
叙事手法想随着时间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点,而不同的话题总是出现,贯穿某人的生活经历,并渴望被收录于此。
03)
一个成功的引子,可以在结构问题上给你带来启迪,并促使你了解这篇文章的全貌——这是对文章的一种概念性的审视,将文章划分为若干部分,且让你可以为各个部分分配材料。
04)
所有引子——不管样式如何——都应该合情合理。后文不说的事情,千万别让引子做出承诺。
05)
我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无事可干?我什么时候写完的?我就是知道而已。幸亏如此。
我知道的是,自己再不会写得更好;换个人也许会写得更好,但我只能做到这样;于是,我就说写完了。
06)
一般而言,年轻作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思考属于自己的写作类型是什么,才能弄清自己最适合做哪一类作家,最擅长写作哪一类作品。
07)
不会有人跟你的写作方式完全一样,或者跟其他人完全一样。
因为这一点,作家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竞争。那些看起来像是竞争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嫉妒和谣言罢了。
严格地说,写作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你只和你自己展开竞争。通过写作,你自己得到了拓展。
08)
我们只能希望自己的文章不要在交给编辑之前就变得陈腐老套。
你如果找一些具有某种持久性的典故和意象,那么你的选择将会让你写的文章具有一种稳定性。
09)
如果你缺乏信心,无法将一个单词码放到另一个单词的后面,由此觉得自己被卡在了什么地方,并永远不得脱身;
如果你满心以为自己永远无法完成任务,天生不适合做这项工作;
如果你的文章胎死腹中,你因此完全丧失信心,那你一定是个作家。
10)
一般意义上的作者和舞台即席创作者(或者任何类型的表演艺术家)的区别是,写出来的作品可以修改。
实际上,这个过程的核心正是修改。
吹嘘自己的作品一个字也不需要修改的完美作者,只能是从遥远的仙境快递过来的。
11)
写作是一种选择。为了一篇文章的开篇,你得选择一个词语;在这种语言的一百多万个词汇中,仅仅选择其中一个......
什么东西写进来,由你选择;什么东西不用写,由你决定。
基本上只有一个标准:什么东西让你感兴趣,就把它写进来——否则,就不用写。
12)
具有创造力的作者会在章节与章节,或者章节片段与章节片段之间留出空白。
而具有创造力的读者会把空白处的未写出的思绪默默地连接起来。
请让读者获得这种体验,把判断留给观者。当你决定要省去哪些东西时,先从作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