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引言:
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
伪面君子三尺剑,狼火烽烟。
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既是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是仁德慈悲汉室正统的刘备刘皇叔,是奸诈残忍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曹孟德;亦或是满腹经纶智慧超群的诸葛先生,亦或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孙权…
而英雄的身后,少不了儿女情长,权力之争的背后,往往都有他们所拼命想守护的人。美女配英雄,青梅煮美酒。
一、内容概述
三国时期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吕布貂蝉这一对了。吕布一身是胆、征南闯北,纵然徒有匹夫之勇,马中赤兔,人中吕布,手握方天画戟,就算是在现代也是女生们爱慕的对象啊!而当这样一个英气逼人的英雄看到貂蝉回眸一笑的那一刻,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生生世世只愿守护一人。而貂蝉也是著名四大美女之一,郎才女貌,佳人成双。貂蝉虽然是一个陷阱,但是吕布踩的义无反顾,为了她杀董卓匡朝纲。而英雄与佳人却没等来完美的结局,最终吕布兵败身死,貂蝉也再无下落。
我们的刘皇叔,自然也有美人相伴。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不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后来夫人更助刘备返蜀,于路上怒斥追袭的吴将。后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入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曹操一代枭雄,枭雄的妻子当然是枭妻,武宣皇后卞氏,出身于娼家。二十岁时被曹操在谯纳为妾,并随他到了洛阳。到董卓为乱时,曹操弃官,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曹操凶讯,曹操身旁的人都欲逃回,卞后识断精明,制止了众人的莽撞行动。后来曹操听说后十分赞赏。丁夫人薨,曹操就将卞后扶正。卞后生有四子:文皇帝丕、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儿子还一个比一个强。
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黄月英为诸葛瞻之母,容貌甚丑,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韬略近于诸书无所不晓,诸葛亮在南阳时闻其贤,迎娶黄月英。诸葛亮所学,很多是由黄月英所授。诸葛亮死后,黄月英也很快病逝,临终以“忠孝”勉励其子诸葛瞻。两人应该是志投意合,美与丑的完美结合。
二、理论与方法
1、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每次人物登场都会有一个简短的人物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让家对其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如刘备演义第一回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①
2、对人物特征作浪漫主义的夸张
如诸葛亮生来就聪明,智力超过常人。曹操生来就奸诈。另外塑造人物性格上,作者有时夸张过分,提到刘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电视里动不动就会落泪的那个刘备,大哭小苦,除了哭什么也不会。而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绝对不会这么单一,一个只会哭的人又如何建立其三分天下的基业。而曹操在演绎上从头到尾都是奸诈的形象,而忽略了作为一代霸主的霸道的一面,也忽略了作为了枭雄其雄才大略的一面,更忽略了作为一个父亲的一面。
3、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
不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典型环境,写法也不一样。战争不同,参加战争的人物不同,但让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这些不同战争的描写,却深刻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不同也就是其艺术形象不同。如曹操一生尝过的败绩中吕布和马超就是两个典型。濮阳之战中,曹操陷入重围,却因为吕布的有勇无谋而逃得了性命,潼关之战中曹操虽然也逃得了性命但是却被逼得“割须弃袍”而证明了马超的精明强悍。而这两次战争也都证明了曹操的智慧。
三、扩展讨论与个案分析
将几对英雄情侣的故事放在现在来看,便别有一番滋味。不难发现,几对当中大部分结局都是遗憾而非美好。
吕布与貂蝉的爱情轰轰烈烈,是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炽热与强烈情感。大概是年轻时的冲动与奋不顾身,才会有时失了理智,断送了美好前程。
刘备与孙尚香可以说是政治联姻,在结婚之前可能都不认识对方。孙尚香嫁给刘备的时候芳龄19,而刘备已年过半百,这样的年龄差距不知道会有几代的隔阂。孙尚香内阁时时都是“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这样的夫妻生活可想而知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在东吴人眼里,孙尚香始终是敌对方元首刘备的夫人;在蜀汉方心中,她是里通东吴,有劫持人质之嫌。
而在我心中,我最喜欢与敬佩的便是诸葛先生这一对。真正相爱的人,灵魂会彼此相吸,而容貌,身高等皆不能成为阻碍。陷于才华,是一件既幸福又幸运的事。
四、结论
与其说是爱情悲剧,不如说是女性的悲剧。风云变幻、反复无常的政治斗争,而女性面对政治斗争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接受现实,有的成为了政治家手中的棋子,如貂蝉。
复杂多变、暗淡无光的现实环境。在那个混乱黑暗的年代,现实环境不断压迫着女性,使她们无法喘气,也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现实环境的悲哀也注定了女性的不幸,从而造成悲剧。
①[ 罗贯中:《三国演义》,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