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成长励志

哥伦比亚大学郭鑫悦:我想给孩子造一个心灵花园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5人  21f8bafc8a4b

"

郭鑫悦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与教育专业硕士

领心(交互空间)创始人

"

文/雅子

图/郭鑫悦

编辑/Lily

在西安一所民办高中里,有一间特殊的“创新课”教室,学生们用「新奇」「冒险」形容在这间教室所上的课程。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他们在这里几乎得不到一个标准答案,甚至常常与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的惯性思维抗争。

在这里,老师不再是“引路人”而是“陪伴者”: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成长的脚手架;老师也不再是“主讲人”而是“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建构活动、分享知识。在这个建立在对话、行动和反思的“思维场”里,孩子们尝试「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者」靠近。

这是「创新教育中心」(郭鑫悦及其“领心(交互空间)”团队进驻中学后特意成立的“部门”)成功孵化后最想看到的,它类似于“校中校”或者“校内选修课”,是首次与中学落地合作而创办的,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了辅助学校适应变化,为现在的学校提供一个走向未来学校模式的便捷通道。

这是一次关于创新在教育领域上的大胆尝试,而这,仅仅是郭鑫悦和她的团队在“教育”上所带来的“颠覆”之一。

影响一生的故事

2014年4月,甘肃会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为了研究贫困家庭的教育选择,郭鑫悦深入当地家庭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她住的后院,发生了一件恶性凶杀事件,一个高三男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血浓于水,是什么让一个17岁的孩子举起了屠刀?

在后来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很早就有严重的躁郁症,追根溯源,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没有情感流动、没有温度的家庭中,父亲外出打工、母亲虽然在身边,但从来都是以咒骂和冷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而极度重视成绩的校园文化,也导致他的同学老师,并未发现男生的异常。

她不停的问自己:

如果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曾学习过如何去经营关系、表达情感,那会怎么样?

如果这个孩子曾尝试去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他会不会获得更多的积极的力量,而不是选择用现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孩子,曾经看到过更美好的风景,除了单一的校园环境、冷漠的家庭生活,如果他还发现了社会的美妙,一切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这件事情改变了郭鑫悦的一生,她想要去深入探索:情感教育在中国家庭和学校、社会被忽视的问题

后来的经历也都告诉她:不是每一个孩子的「缺陷」都一样,但不同的表现,最后却往往指向同一点——情感教育的缺乏

“在北京孤独症康复机构当志愿者的2年中,我看到课程内容中各种技能训练完备,但却看不到老师和助教与孩子之间有温度的互动;在北京周边的城中村流动儿童学校和社区中,我看到各种物理设施越来越好,但家庭、学校、和社区却并未对这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进行心理的长期系统的支持;在陕西贫困山区连续几年的支教中,我看到留守儿童、住宿儿童、乡村教师都面对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我身边很多有着极好学历的同学,依旧坦言自己’缺少情感教育,想要有温度和有灵魂的教育’。”郭鑫悦分享道。

郭鑫悦的成长之路

郭鑫悦对教育的热爱,其实离不开父母从小为她创造的“发现自我“的、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和一般只关注孩子分数的父母不同,郭爸郭妈更注重挖掘女儿的兴趣和潜能,对于教育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

鑫悦读二年级时,数学老师代课语文,也用逻辑思维教学,给鑫悦的作文直接打了100分。爸爸向来十分注重与学校的沟通,他看见这个喜人的分数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直接给老师打去电话:”我们觉得作文不应该直接打一个分数,而是应该更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引导他们写出更漂亮的文章来。“

郭鑫悦的父母非常鼓励孩子树立自我认知,强调立志教育。此外,郭爸爸对人类学很感兴趣,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便带着她做过很多田野调查,也正是在这样与真实生活的直接接触中,小小的郭鑫悦发现了自己对“人”的兴趣,对“助人”的兴趣。

人大本科毕业后,郭鑫悦选择了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与教育专业,跟随她的导师研究Charter School(特许学校),深入研究源自于美国的创新微校。

「特许」学校源于1992年美国明尼苏答州,其圣保罗市立中学(St. Paul City Academy)是全美第一所特许学校。这类学校虽然由政府负担教育经费,但却交给私人经营,除了必须达到双方预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规的限制,为例外特别许可的学校,所以称之为特许学校。

大胆尝试与可喜收获

有了切身体会和各种实地调研,哥大毕业后的郭鑫悦,决心要做“不一样的教育”。

她和小伙伴一起创办了“交互空间“ --- 领心教育(Heart Space)旗下专注于儿童素质教育,专业为3-12岁青少年提供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平台。通过切入思维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学习以及游戏化学习,我们致力于协助家长、学校共同培养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独立思考、内心充盈、具有国际素养的未来“弄潮儿”。

这乍一听似乎有点抽象,甚至可能会有人想问:“这是补课机构吗?”——这确实是“补课机构“,却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补课机构“。”

”学校和家庭已经做好的事儿,作为第三方的机构,没有必要再去做,真正好的补课机构,要补的就是学校、家庭还未重视的内容,补什么课才是核心关键。“

郭鑫悦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纵观目前整个教育大背景,在校时间,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自我认知、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引导;课余时间,全被各类学习辅导班、兴趣班、技能班占满,他们每天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学习”的繁重学业上。抑郁已成为现代社会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研究显示超过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最大的死因);

家庭层面,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家长们往往过度重视“成绩优异”,把它做为衡量孩子成长的重要指标,忽视了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2016 年《中国家庭教育调查》显示,10.3%的家庭表示与孩子存在着沟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郭鑫悦和学生

在创办“领心(交互空间)”之前,郭鑫悦注意到目前在国内对于创新教育、小微校方面的尝试非常有限。

“我们努力发展的组织形式,是一次关于组织的变革,更多是植入到社区中,与无数的家庭,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化的学习共同体。“郭鑫悦介绍道。可以说,“领心(交互空间)”想要做的,就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合作,换一个场景,来推动以孩子为中心、所有人参与的终身学习。

同时,在社区学习实验中融入思维训练和情感教育,提高孩子审辩式思维和独立思考、甄别判断不同信息的能力,积极发展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关系的觉察、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理念的超前和方法的独特,很多人会对郭鑫悦团队做的事有所质疑:“你们难道要颠覆现在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我们要做的是接地气的改良!

领心(交互空间)工作坊

这是这帮来自国内外TOP级别高校毕业生们的野心。他们在自营公众号上输出包括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隔代养育等重要的家庭关系及养育主题内容,搜集用户问题和案例,组建优质社群,同时积极与蜻蜓FM、网易云课堂等平台合作,还探索出了“家长合伙人体系”和“社区空间”的新模式。

目前,郭鑫悦和小伙伴们的努力耕耘,正在慢慢开花结果。他们逐渐获得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建立创新创客教育联合会;和2所幼儿园、5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拥有2,5000后台粉丝,10000+深度交流家庭,家庭客户的留留存率高达90%。

背后的“弯路”与故事

不过如今看似一帆风顺的美好“局面”背后,其实也藏着很多的“坑”与不断“试错”。创新教育在中国并不是不存在,但这样注重于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及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育往往只有少数所谓精英阶层才能享受的起,这也反映出其中并没有解决的矛盾:因为创新,所以受众较小;因为受众小,所以价格高昂。

领心(交互空间)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尽管参与过的受众都对线下深度工作坊给出很高评价,其中大部分也转化成深度对象,但它对参与者(以家长为主)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理解教育创新,还要能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举办深度工作坊的市场相对较小,且人力物力投入高,就迫使他们又得进入原有的“高昂价格换取创新教育“的传统模式。但郭鑫悦想要做的,是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创新教育。因为在她的理解里,创新教育,不是加速社会阶层的固化,更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

郭鑫悦开始意识到,深度工作坊应该是领心(交互空间)为深度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主营业务。他们尝试采用了更多在线直播的方式,让更多普通家庭可以用低成本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内容。

在进行探索和反思后,郭鑫悦愈发明确了组织的定位和愿景,坚持做一家关注教育的社会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来向家庭提供服务

未来

现在,郭鑫悦和她的小伙伴们,仍然将重心放在西北地区。

“我认为教育是需要有“在地性”的,如果我人在一线城市,却宣称想要帮助三四线城市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这不现实。”她说。所以她们一开始便选择了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西北,想要为这里的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献出一份力量。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毕业时放弃了所谓“高薪稳定”的工作邀请,回到大西北,扎进了基础教育圈,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都在为了那些“祖国的未来”,努力着。他们希望用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公平,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而是让他们恢复爱与天真,最终认识和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MG学长」采访的第56位海归,添加下方二维码,可结识更多伙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