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 M 5:闭环,面包屑,与可控的竞价
我大学读的是自动化专业,有一门必修的课程是自动控制。虽然学的不好,但却也知道,在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反馈控制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反馈控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闭环控制,其实质,是按偏差进行控制。
即,通过不断修正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使偏差不断减小,直至消除,最终使被控量符合我们的需求。
人用手取物、驾驶汽车,都是闭环控制。
竞价的优化,也是一个闭环控制的过程。
竞价的闭环控制
竞价,输入的是钱,输出的也是钱。
第一个“钱”,是成本,第二个“钱”,是成交。
即使是做品牌、抢市场,我们也希望曝光、份额和成交一样,不断上涨,至少达到预期。
这个预期,无疑会反过来影响成本的投入。
高于预期,我们会调整策略,希望能花更多钱,获取更多成交;
低于预期,我们也会调整策略,希望提高成交,或者降低成本。
这就形成了闭环控制,只不过,控制装置是竞价人员,被控对象则是账户、着陆页、客服、销售。
竞价的优化闭环,就是输入关键词、创意、着陆页、客服、销售;来获得展现、点击、访问、转化、成交;根据获得的数据,调整输入,如此循环。
如本文开头所说,闭环控制,本质是按偏差进行控制。
为了取得竞价的偏差量,需要有各个环节的反馈数据。
展现、点击,竞价账户有数据呈现,访问、转化、成交数据呢?
这些数据需要我们洒下面包屑,来追寻踪迹。
数据的面包屑
《格林童话》中有个《汉赛尔和格莱特》的故事,汉塞尔利用面包屑来指引回家的路。
为了获取用户的访问、转化、成交数据,我们也要在竞价的环节中洒下面包屑,追踪用户的踪迹。
这里的面包屑,就是URL跟踪标记,和事件跟踪。
跟踪标记的作用,是标记流量的来源;事件跟踪的作用,是记录用户行为。
URL跟踪标记的原理
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HTTP协议进行的。
一个HTTP请求的Header中,有一部分记录了这次浏览请求的来龙去脉,比如:请求访问的页面(Request Line),发起请求的链接(Referer)和辨别访客身份的文件(Cookies)。
比如上图,是分别从百度品牌专区和hao123的名站点击苏宁易购的链接后,记录的Header:
- Request Line 说明我们请求浏览的是苏宁易购的根目录,也就是首页;
- Referer 说明我们分别从百度搜索结果页、hao123首页发起了两次浏览请求。
我们也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javascript:alert(document.referrer)
”,来查看当前页面的referer来源。
比如上图,输入“javascript:alert(document.referrer)
”后,弹出的窗口告诉我们,当前页面是在百度搜索结果页点击链接后打开的。
网站的Cookies也能显示很多信息,比如下图:
图片中,途牛网的cookies中记录了相当多的信息,而且是明文记录的。
所以很多网站会给cookies加密,或者只记录少数信息。
网站的服务器,可以记录Request Line、Referer、Cookies;一些网站分析工具也可以记录、分析Request Line、Referer、Cookies。
当我们给推广的URL添加上跟踪标记时,这些标记就会记录到Headers中,从而区分推广的渠道、流量来源了。
比如本节第一张图片,苏宁易购的Request-Line中,代表首页的“/”后面,就是一串UTM跟踪标记。
UTM标记体系
很多公司在做推广时,会使用URL跟踪标记,在这里推荐使用使用UTM标记。
UTM跟踪标记的介绍,可以参考Google Analytics的帮助页面:自定义广告系列,也可以搜索下相关内容,网上很多介绍。
不过,UTM只是一个规范,URL跟踪标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无需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够区分流量即可。
比如,途牛和京东的百度品牌专区,使用了UTM标记体系:
百度搜索“二手车”,竞价排名前3的优信二手车、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使用的都是自定义的跟踪标记:
hao123的名站区域,苏宁易购、优信二手车、58同城、瓜子二手车,分别使用了UTM体系、第三方跟踪链接、自定义标记:
BTW,在上面的案例中,京东的百度品牌专区、hao123页面的58同城、瓜子二手车都是投放的跳转链接,并给跳转链接添加了跟踪标记,然后将标记传递给最终访问的页面。
一般来说,需要在服务器额外设置,跳转链接才能传递跟踪标记。
既然可以自定义,还有第三方可以选择,为什么推荐使用UTM标记呢?
因为UTM标记是比较通用,并被广泛支持的。很多分析工具除了自己特定的标记,只兼容UTM标记。
如果我们使用UTM标记,当需要使用其他分析工具来做数据分析时,就可以直接导入数据使用,而不用更改标记,或者重新部署、积累数据。
上图是铂金分析的截图,明确说明兼容UTM标记,否则要设置兼容规则;上面优信二手车在hao123中使用的秒针,同样兼容UTM。
既然提到分析工具,那么在这里建议大家,当进行多渠道推广时,可以使用谷歌分析。
如果只做百度推广的分析,直接使用百度统计就很方便。
另外,无论是使用UTM,还是其它的跟踪标记,建议保证各个渠道跟踪标记的统一,防止数据混乱。
同时,为防止竞争对手通过跟踪标记来判断我们的账户策略,计划、单元、关键词等可以使用首字母、数字,或者进行简单的加密。
事件跟踪
用户进到页面,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用户在页面上产生行为——用户的行为才是有价值 。
用户在着陆页上会有多种行为,比如发起在线咨询、拨打电话、点击注册按钮、填写表单、播放视频、下载文件、浏览深度/长度……等等。
在线咨询的跟踪很方便,很多咨询工具都可以记录咨询访客的初始访问页面、发起咨询页面。
推广URL添加了跟踪标记后,很容易和咨询工具的记录进行匹配,确定咨询流量的来源。
但有的咨询工具不提供咨询访客的浏览数据,比如QQ,印象中网易七鱼也不提供。
那我们怎么知道咨询、电话、注册是从哪个渠道哪个广告来的呢?
这时就需要用到事件跟踪。
不同分析工具跟踪用户事件的原理大同小异,都是通过特定的JS命令,将指定的行为事件发送回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可以参考分析工具的相关介绍,比如《Google Analytics事件跟踪》,《百度统计trackEvent说明》不赘述。
针对需要跟踪的行为,比如拨打电话、点击注册、提交表单等,在网页相应位置添加事件跟踪代码,当上述行为发生时,分析工具就可以记录下来,然后比对URL跟踪标记,从而知道是哪些渠道的流量产生的行为。
比如,某个项目希望访客添加微信,我们可以把复制微信号的行为作为转化目标。
因为基本上只做百度,所以选择百度统计作为分析工具,设置了复制行为的事件转化,并在网页添加事件跟踪代码代码:
结合百度搜索推广的展现、点击、消费数据,就可以分析不同计划、单元、关键词的转化效果:
如果是百度之外的渠道,百度统计中可以通过“指定广告跟踪”查看,但因为数据不互通,所以展现、点击、消费等数据还需要另外统计分析:
上图中左侧红框显示是“推广单元”,其实是推广计划,可能百度统计对UTM的兼容不是很好。
所以百度以外的渠道使用百度统计,最好按照百度统计的跟踪体系设置URL跟踪标记。
与跟踪页面事件类似,做APP的推广时,用户在APP内的操作行为也是需要进行跟踪的。因为用户下载APP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用户有没有在APP内购买服务,或者其他方式为我们创造价值。
成交数据的匹配
当我们安装好分析代码,设置好跟踪标记、事件跟踪后,每个推广来的流量就有迹可循了。
当有对话、注册、下载产生时,根据标记,就可以知道这些转化从何而来。
那成交如何确认呢?
如果有CRM系统,在系统中标注好每个客户的来源;没有专门的系统,使用Excel或者云表格标注、跟踪客户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长期运营的内容、电商等网站、APP,各个分类、产品都可以添加标签,从而给客户打标,结合推广的渠道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客户运营。
限于篇幅,本小节不再深入,进入下个环节吧。
可控的竞价
当我们洒下面包屑,追寻到转化或未转化的流量时,就可以对转化的上游环节进行调整优化。
这就完成了竞价的闭环。
一旦形成闭环,竞价就开始变得可控,因为从展现到成交各个环节的数据,都在我们手中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掌控了“率”,就掌控了竞价。见:《竞价,不只是竞价》
因为竞价的最终结果,不过是各个环节的转化率相乘的结果。
如果竞价的最终结果不符合预期,那么一定是某个环节的转化率出了问题。
比如,某个渠道、计划、甚至关键词的ROI很低,上溯各个环节的数据发现,展现、点击、访问、成交都没有问题,唯独咨询转化率过低,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页面内容和客服环节进行调整。
如果页面、客服也没有问题,那可能这个渠道/计划/关键词带来的流量的咨询意向就是很低,可以考虑降价或者暂停推广。
又比如,公司调整了推广目标,要求增加注册量,放低了付费的要求。那么找到注册环节转化最高的渠道/计划/关键词,增加消费;注册转化低的减少消费就可以了。
所以,通过面包屑获得各环节的数据后,无论是控制消费、优化ROI,还是调整目标,都可以“随心所欲”,竞价,就成了可控的竞价。
oCPC也是闭环可控
信息流引入了oCPC,百度搜索竞价也增加了oCPC功能。
虽然oCPC在判断流量上,是通过机器学习,但在优化逻辑上,和本文是一样的闭环原理:
根据数据反馈,判断高转化流量;调节广告对不同流量的展现比例;最终取得一个满意的转化率。
上图是百度搜索oCPC产品介绍中的截图,明显是一个闭环。
百度搜索oCPC撒下的面包屑,是一个URL跟踪标记“bd_bid”,通过这个标记来区分流量来自哪个计划、单元、关键词。
然后百度想办法获取到咨询、填表、电话等转化数据,并根据数据调整展现,尽量将广告推送给高转化人群,实现可控。
很明显,中间的点击、访问、客服,百度是无法干预的。
由于oCPC第一阶段,不适合调整账户、着陆页;第二阶段,不能频繁调整账户、着陆页,所以搜索oCPC效果想要更好,也要先保证各个环节的转化率。
既然中间环节无法干预,那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环节、固定的转化率,所以在信息流、竞价的oCPC系统眼里,其实是这样一个闭环:
也就是只考虑展现和转化的简单闭环。
除了闭环更简单,oCPC整个优化流程基本无需人工干预,所以是“真·自动优化闭环”,我们人工优化只能是“优化闭环”。
可控不是万能的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快速、准确。
竞价的闭环优化,稳定、准确是可以保证的。但因为控制装置是人,无法达到“快速”,成为竞价闭环优化的一个缺点。
如本文开头所说,闭环控制的实质,是偏差控制。只有竞价的结果与预期出现偏差时,我们才能根据反馈进行优化操作。
而这个偏差,需要统计一定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到。所以,竞价的优化调整存在滞后性。
换句话说,效果好不好,要先花钱,把数据买回来,才能知道,才能调整。
另外,即使可控,竞价也不是Ethan Hunt,无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比如,有的公司推广的目标明明只有一个,就是赚钱,但老板却要求某些竞争激烈的词必须排第一。
如果是做品牌、抢市场,别说少数词,全都排第一也没问题。
如果抢排名的同时又要求转化成本低于多少,这就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优化到一定阶段,点击率、抵达率、转化率、成交率都是基本稳定的,而要求排第一的那些词,会稳定在较高的单价。同时因为竞争关系,点击单价会越来越高。
各环节转化率没变,点击单价高,而且越来越高,最终的转化成本也就是越来越高的。
而竞争激烈的那些词,搜索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最终结果,就是为了少数词的排名,拉低了整个账户的ROI。
所以遇到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要跟老板讲清楚,要么只赚钱,不要求排名;要么抢排名的词不计入ROI考核。
总结下,可控的竞价就是:
- 通过跟踪标记,确定转化流量;
- 根据转化数据,倒推各环节转化率;
- 根据环节转化,调整优化竞价各个环节;
- 最终形成优化闭环,实现可控的竞价。
当竞价完成闭环,实现可控,再遇到低谷的时候,就真的不用苦恼了,因为知道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