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天下好文章读书

《北方的空地》:找回自己的荒野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111人  花火0212

在2012年5月7日,我购买了杨柳松的两本书,一本《北方的空地》,另一本叫《结,起点亦是终点》。这两本书是户外极限探险家杨柳松的真实记录。

我择比较喜欢的《北方的空地》写一下。

《北方的空地》这本书内容其实是讲述了一个简约的探险经历。一位叫杨柳松的人,孤身,自行车负重二百斤补给,无后援,横穿羌塘,历时77天,1400余公里。

之所以知晓这本书,是在8264户外论坛中闲逛,无意中翻到了被誉为8264“第一神贴”的帖子——“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我如今还清晰的记得在学校实验室的电脑旁,痴迷地从下午一直看到深夜。

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震撼于作者面对荒原的勇气,震撼于羌塘无人区的风貌。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凶险远胜攀登珠峰的羌塘之旅?他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意志,怎样的生活态度….

那一晚,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便在当当网购买了这本书,非常幸运地居然是杨柳松的签字版。

书中的内容不再是网贴中白描般淡定的日志,而是丰富了他的心理,多了些有关荒原的前人之事,琐碎且有趣,以及夹杂丝丝着他对世界的理解,人生观、世界观,追问旅行的意义。

看完书,很多感触。七次遇狼,五次遇熊,与牦牛对峙,深陷泥沼,雪水围困,无水之险….最后自行车散架了,只剩了一斤糌粑。

这是一次玩命之举。

我是个户外爱好者,深知对自然的敬畏。但像杨柳松这样的走法,实在高山仰止。有些人觉得生命是活着,有些人觉得生命就该绽放。不能拔高杨柳松,也不能在这个物欲的人间消失这种人,精神的需求其实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

读罢数日,膜拜和崇敬之心慢慢趋于理性。杨柳松的行走,我是做不到,这种事情只属于少数人,能直面生死,孤身走天涯,属于内心强大藐视俗世的人。

读的时候,除了膜拜,还有少许的羞愧,羞愧成不了他,我只是个普通人,每天行走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漫无目的地挖掘名与利的荒野。

之所以喜欢《北方的空地》这本书,是因为我能够跟随杨柳松的独自一人的行走,如一场穿越,走进一片心灵自由放逐之地。那里只有久违的宁静,没有高尚和卑微,没有模糊的道德标准和善恶边界。

我是个内向的人,而内向的人,往往是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就像我喜欢丧尸片,不是喜欢丧尸本身,而只是喜欢那种面对城市里空无一人的感觉,在广袤的无人区,一个人能够随意的存在。现在我早已对标有G字头的道路失去的兴趣,而大路旁延伸到远处的小路极为吸引我。

圣经上说,人不能独自地生存,极致的自由意味着极致的孤独。反复涌读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孤独的分类,在人群中感到的孤独与在荒野中感到孤独究竟哪一个更加难以忍受?

行走在荒芜之地,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它远比人世间的是是非非轻松的多。我一直觉得能够笑对惨淡人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我离笑对还很远,只好找一个“荒野”去逃避一时,“荒野”可以是夜深人静的小区花园,可以是一条独自骑行的道路,在“荒野”你可以毫无顾忌的打量自己,释放无视形形色色的标签。

这就是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并不代表我对人世间失去了喜爱,我仍然生活在其中,或幸福或挣扎。杨柳松可以仰视,凡人仍需群居,市井也有隐者。

不时摒弃繁华,踏入荒野,看看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