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解读激励体系背后的功能逻辑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沈帕蒂

1.激励体系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用户本身拥有对产品核心功能的需求称为用户内因,把通过激励体系去激励用户,让其去多多体验此产品/功能称为外因,那么激励体系就是:通过外因将用户使用某功能培养成一种习惯,强化产品认知,进而强化用户内因。

比如开心消消乐,游戏本身是用户的需求,我们称为内因,通过游戏获得额度分数排名来刺激用户,则为外因。

这个激励体系带来的外因,具体来说就是:用合适的手段刺激用户完成某种行为。这些行为必须是这个产品的关键行为,以使用户产生这些关键行为后,增加用户的粘性和 up 值。

2.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激励体系?

  - 产品的核心亮点功能已经很明显,本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或者与线下相比已经拥有了核心的亮点功能;

  - 激励体系本身就是产品功能的一部分,比如游戏或者游戏类产品;

  - 产品的用户量级已经足够,但是活跃度需要继续提升,用户有需求但需要唤醒;

例如:很多产品都有的签到功能,都是基于用户需求下,通过签到功能来唤醒用户的需求,比如网易云音乐,百度贴吧等。

- 产品/功能需要以激励的方式让用户完成某种行为;

3. 怎么做好激励体系?

3.1 确定想激励的行为

  - 梳理用户在产品的所有路径和行为

  - 分析哪些行为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可能是对平台有价值,又或者是用户有价值)

  - 标识出这些行为

3.2 哪些激励效用对这些行为最合适

确定要激励的行为后,必须找到激励这些行为最合适的效用,现在能想到的常见的激励效用有下面几个:

   - 获得实物/现金奖励:如积分兑换实物奖励进行消费、获得现金等值红包等(此激励万能,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慎用)

   - 获得荣誉和成就感或特权:如用户PK获得胜利感、用户头衔,发言颜色变化、排名高等

   - 获得某些服务:独有连麦几等,发帖/提问/条数增多等

3.4 不断的调优和规避风险

确定了明确的手段后,要不断的对此手段进行调优,规避相关的风险。

比如用排行榜模式只能激励头部用户,那么是否需要再用其他模式激励其他用户?比如上线了积分,积分兑换的标准是否合适,积分给予的大小是否合适,是否可以触及到大部分的用户等都需要验证和不断的调整?

4. 激励体系的风险

会不会因为激励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当用户完成某些行为都是因为激励的刺激时,其会前期沉溺于中,后期会感觉到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而逃离。

会不会出现”德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