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随笔散文散文

多少人能把名字写好?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156人  微樯

昨天,单位新来一位年轻同事。看他填好表格,我开玩笑——你能不能整个六年级的签名?

他的字像扶不起的藤蔓,没有一笔挺拔可爱,还东倒西歪,好像喝醉了一般。想来他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间,虽然天天写字但只顾成绩不顾字。就像天天上街,看到那么多人却没几个相识一样。

想起字就很怀念毛笔。一张麻纸叠成小方格,然后再展开,字就规规矩矩,不会出格。字是汉字,练的却是人生规矩。

老师在一旁看着,忽然把你的笔管一抽——人家王羲之,写字时笔管怎么也抽不出空。看着虎口里竖起的墨汁,心里埋怨老师:世界上有几个王羲之?

也许有人说毛笔字没有用。可没写过毛笔字的钢笔字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在毛笔字的熏陶下,才能写就一手好钢笔字。如果你要成为书法爱好者,会握毛笔是第一关。

也许是上学太忙,自己的字也曾和那位新同事一样,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为了补上这一课,曾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欧阳中石的字也常常成为我们临摹的法帖。月月交作业,天天翰墨香。

其实,翰墨一点也不香,与美女掠过的香味没有可比性。但是翰墨能让人安静,会使人雅致。

练几年毛笔字后再接触钢笔字,才知道好字是用”毛”练成的。多年不见的同事一见大惊——你人还是一样丑,字却靓多了。尽管他的话褒贬各半,心中还是一阵窃喜。

记得第一次用到好钢笔时还在上初中。一位工作后的叔叔中山装上老是撇着一支白金般漂亮的钢笔。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叔叔说钢笔用了好几年,旧了,不过很好写。

说着他把笔递过来,示意我写写看,好像怕我不相信他似的。接过钢笔,手上传来贴心的体温。它很精贵,所以人们贴心存放。摩挲着拔下光滑的银色笔套,轻轻握着绿灰色的笔身,我随手找来爸爸抽罢的烟盒纸写起来。

“不嫌的话,送你了!”我有点吃惊。看看爸爸,一方面证实叔叔的话不是骗人的,另一方面询问他的意见。因为从小他就要我们有骨气,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爸爸笑了笑,“下旨”说喜欢就拿着叔叔不是外人。然后吃饭时让我给叔叔多敬了一杯酒。

那支笔一直伴随着我初中毕业,直到完全不能写才换了新的。

从软软的毛笔到铅笔钢笔中性笔等各式各样的硬笔,一个汉字却能演化出变化无穷的写法。相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毛笔不仅仅是我们的国粹,更是我们的特色。如果到国外,人家让你几个毛笔字。你哧哧脸红心跳半天,愣是写不出半个字,那可把人丢大了。

也许有人说,现在都是键盘侠和手机族了,谁会在意字写得好坏呢。但看着自己的字感到脸红,尤其是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时,是不是也应该练练了。有句话叫字如其人,字太low,有时候,也丢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