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就在昨晚,我做了一件对自己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把无用的app从手机上删除。疫情原因,这个春节我们只能宅在家,除了正常的吃饭、睡眠,自由时间多了很多,我原来几乎不玩抖音,虽然手机桌面上一直存在着它的影子,可也很少打开它。昨天下午闲着无聊,在抖音上刷了两个小时的短视频,眼睛都有点花了,也没有什么收获,看完还觉得挺空虚的,索性就删除了,删除了这些无聊的东西后,感觉立刻被赋予了一种焕然一新的力量。
其实,所谓“极简主义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尽量排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东西,舍弃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包括身边的物品,做事的流程、沟通的环节等等,从而迅速找到应该去珍视的东西,让自己彻底实现“不为外物所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时间会变得更充裕,精力更加饱满,内心更加安宁,身体更加健康,最终真正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扔掉多余的东西,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大限度把生活环境变得简单,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以前我常常买很多东西,不管吃的,还是用的,经常喜欢就买,可实际用到的不到20%,就在暑假前,从学校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整理了整整两大袋不用的东西,想着毕业后也用不到了,就一次性把东西都寄回了家里,整理完的一刻,整个人神清气爽。好像并不是拥有的越多越幸福,越贪婪的人心底可能越匮乏,只有经历过这种不想再经历第二次的事情以后,我们才不会无休止的买买买,而意识到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
记得《五分钟商学院》的主讲人刘润老师曾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2006年,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两个播放器,一个有7项功能,另一个有21项。专家让第一组观察,第二组试用,然后问他们,更喜欢哪款。观察组有2/3的人选择了功能多的型号;试用组56%的人,选择了功能少的。也就是说,功能多对于没试用的消费者有吸引力,但消费者使用后,会更喜欢因为功能少,而更易用的型号。这也说明了不是选项越多越对我们有吸引力,有时候过多的选项反而会成为阻碍我们的力量。
最近几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叫“断舍离”,表示对一种简约生活的认同,这个概念推出以来,很多人最终把它落实在丢弃东西上。不管是丢弃箱子里的杂物,还是生活里的东西。但其实,这都很片面,“断舍离”其实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它是一门行动哲学。它最终要引导人们,先由自己判断,再选择每件物品,进入自己的生活空间。
作者山下英子做过调查,通常居住空间里的东西,80%是不会使用的,正在使用的只占了20%。“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思考,都会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东西重要,但你可以先通过舍,让自己的心情轻松起来,通过不断锻炼,就能明确、快速、有效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个循环你做得越多,越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
关于人和物品,最好的关系,就是你周围的所有物品,都能被你好好利用起来,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展现使用价值。
在物质丰盛的当下,我们应该好好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恩惠,但任何相遇都有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别离。东西也好,信息也好,人也好,经过一段时间的享受,我们必然有一个阶段要和它说再见。因为它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如果它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更好的东西就无法进来,再丰富的物质也没有用。所以,珍惜那些对于我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断的修炼,断舍离是一种能力,化繁为简也是一种能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内心世界的丰盛,最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