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久违的北京
记得小宝刚满月,我就开始简单的装修那个新家,因母乳不足以奶粉代替,有我没我都一样,所以姥姥和小姨就完全可以取代我了。
我找来装修公司很快就开工了,当最后一个地板铺完之后,也算是大功告成。妈妈和妹妹都要回老家去,妹妹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来京也有几个月了,虽然过年老公和女儿都来呆了二十几天,但还是惦记着家里。
我和老公商量想回老家,等二宝五六个月再回来自己带。定好后,我们娘三个就随他们姥姥小姨一同离开了北京。
在老家住了几个月后,二宝也六个月了,中途回京大宝也上了幼儿园,一个人带小的也没有那么辛苦。
刚上二十多天幼儿园的大宝就生病了,抱着小的连续在医院跑来跑去,大人累倒没觉得什么,就是把小的折腾坏了,也跟着感冒发烧,两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就是会出现这种相互感染的情况。
经我们俩判断,是不是北京的水土不服,最后商量还是选择回老家待一段时间,这一走正好赶上疫情,因疫情就在老家待了近两年,直到去年的4月份。
去年4月份决定带着孩子们回北京,一个人带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出远门,需要带的东西相对多些,老妈和妹妹都不放心硬要送上火车,思来想去我决定开我的车送我们,记得那天天气很好,还特别暖和,让妈妈和妹妹也一起去,人多热闹全当去丹东旅个游了。
哥哥做生意,时间相对紧张,提前打个电话看看他的时间,哥说暂时有事没忙完,大概两点左右才能结束,问我时间还来的急吗?我说时间够用,那我们就两点出发,余下的时间赶紧收拾出发带的东西,还没到两点我们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下楼等着。
大概等二十分左右哥哥和嫂子开车来到我们小区,执意要开他们的车送我们,我也不再坚持了。一路上聊着很快就到了丹东火车站,距离上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们一块简单的吃个快餐,就当晚饭了,哥哥拿着箱子帮我们送上了火车,他们才离开。
放好箱子稍作休息,火车开动,对面床的小男孩很活跃和我们家老大性格有一拼,不一会两个家伙就成为了好朋友,聊的可开心。 那个小男孩较大宝稍大一些,还主动让我帮他们照相,二宝也跟着凑热闹,三个开心的说笑,好不热闹。
晚上九点才强制的把大宝二宝摁上床,翻来覆去好半天才弄睡,三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真是痛苦,只要孩子们躺好睡好,我倒是没什么,基本上整夜未睡。
早上孩子们醒的都挺早,吃完早餐收拾整理好随身用品,快到站了,火车刚停稳就看到爸爸在外面招手,哥俩可兴奋了。哥哥很快就跑出去找爸爸,二宝也扭着跟在哥哥后面,我需要拿箱子和背包,比起孩子们速度真是太慢。
北京火车站每次出站都是人山人海,大宝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我问他,人多吗?他说,真是太多了,这两年因疫情缘故只在老家周边玩耍,在老家小县城,孩子哪见过这么多的人呢!真是长见识了。
出了站,我们步行去往回家的公交站,绵绵的细雨不冷不热很舒服,北京的四月花红柳绿,不时地掏出手机留下最美的时刻,老公还总是取笑我,说就知道拍照,真无趣。
大宝不停的四处张望,一串串的问题问个不停,看到央视大楼很是兴奋,我在电视里经常看过,还问,那我小时候来过这里吗?他爸爸不断的耐心回答他。
上了公交车,我们一家正好坐在一排座位上,看着两边的绿化,一路欣赏着路两边的桃花,刚好盛开,特别美,来北京已十多年,很了解每个季节,所以赶在四月回来,这个季节最美。
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到家小区,到了小区孩子们只想在外面玩,小区的湖水清澈里面还有小鱼,他们哪有心思上楼,我也留恋小区的花花草草,也不想急于上楼,倒是他爸爸饿了,催我们吃完饭再下来玩耍。
上楼推开门,让我大吃一惊,天哪,这哪是家啊,简直比仓库还恶劣,乱七八糟的,就好像从我们走后家里就再也没人住过似的,到处都是厚厚的灰,看到这番景象中午的饭都不想吃,老公吃过饭后去公司,我把两个孩子哄睡,就开始大扫除。
一下午辛苦的打扫卫生,哪还有时间带孩子们下楼,晚饭后继续打扫,直到爸爸回来一起收拾到差不多凌晨两点左右。铛铛,这么晚有人敲门,打开门原来是楼下的大哥,说都两点了赶快睡吧,只好停下来休息。
清明小长假,我跟大宝说了要去几个景点,看看他最想去哪,孩子选的第一天去军事博物馆,一家四口匆匆忙忙赶过去,谁知都是提前几天网上预约,目前已全部约满了,只能留点遗憾另选其它景点了。
那只能去附近玉渊潭公园赏花,我倒是觉得很不错,湖边走走,花红柳绿,美不胜收,孩子们也挺开心。第二天又去天安门故宫转转,他爸爸做导游给大宝讲讲历史,孩子虽有些听的不是很明白,也正常,只要能在潜意识里种下一颗种子,相信未来有可能会生根发芽。
小宝就是傻乎乎的跑跳,其他啥事都与他无关。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从小就能有这样经常出行的机会,都是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的一个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