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读《母亲这种病》有感(一)

2019-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微尘_88fa

        如果母亲的态度没有恒定性,经常在不同时间与场合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孩子也就无法安心寻求母亲的宠爱,只能放弃向母亲撒娇,即使撒娇,也会因害怕母亲态度突变而惴惴不安。

        上述这段话摘自冈田尊司的《母亲这种病》,书里提出患“母亲这种病”的人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多动,无法安静,攻击性行为,脾气暴躁,尿床,淘气,顽固,这些都是在渴求稳定情感和舒适环境的信号,如果没有在婴幼儿期得到充分满足,就会逐渐发展成情感障碍或边缘性人格障碍。

      作者提出了几种母子依恋不稳定的典型关系:

一,回避型。母亲对孩子漠不关心,当孩子表示出欲求,母亲会厌烦而无视,就算孩子哭泣也不去抱。受到这种对待的孩子很少向母亲撒娇,就算母亲不在也不会太伤心。

二,矛盾型。母亲有时候有丰富的感受性和应答性,但是一旦觉得自己的爱过于沉重,又会突然变成漠不关心和不断拒绝。在这种关系中,孩子一方面依存于母亲,另一方面,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怒。

三,混乱型。它是回避型与矛盾型的混合,特点是无秩序和无法预测的反应,孩子想靠近母亲撒娇,然而又害怕靠近,这两种想法折磨着他,于是表现出无法理解的行为。

     

      读到这里忽然想起女儿一件小事,小学时,女儿在先生所在的学校读书,有一次不小心弄坏了学校里的一样东西,然而女儿并没有向爸爸求助,这件事还是通过别人先生才知道。当先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记得我吃了一惊:为什么孩子第一反应并不是向爸爸求助呢?我期盼的亲子关系是当孩子碰到困难时,第一反应是告诉爸爸妈妈,而我们能是孩子的坚实的后盾。女儿的这种反应给我敲了警钟,而这本书在今天解答了我的困惑,原来我和女儿之间也并不是稳定的依恋关系。

        然而我反思自己并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的母亲,我也努力去学习怎样做一个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规范她种种的行为,吃穿住行也切切在心,为什么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呢?

      在看到书里的另一个例子时,有了解答:

      母亲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过于强烈,也会抑制孩子的自主性。书里举了一个叫典史的青年的例子。他在初中时就屡屡逃学,之后也没能步入社会,每天过着近乎封闭的生活。究其原因,是因为母亲是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孩子的人生完全由母亲规划,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不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而是按照母亲的意愿。这样的孩子恐惧失败,逃避挑战,无法发挥出真正的能力。回避型的年轻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很少收到父母的称赞,得到的都是对不足之处的指责。

      回想与女儿的相处,很少有由衷的赞美,在我的身上少了温柔与宽和的母性。

      成为母亲,是一项挑战,在母亲这条路上,是新手就要不断的学习才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