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读书

帝都心史:一杯敬故乡远方!一杯敬无涯人生!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206人  达马Fumer

                    ——《饿乡纪程》读后感           


                                《无涯》

              蒙昧也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

              晓凉凉露凝,初日熹微已如病。

                  露消露凝,人生奇秘。

却不见溪流无尽藏意,却不见大气潆洄有无微。

            罅隙里,领会否,个中意味?

         

                “我”无限,“人”无限。

          笑怒哀乐未厌,漫天痛苦谁念,

                            倒悬解待何年?

                    知否?知否?倒悬解待

                              自解解人也;

                    彻悟,彻悟,饿乡去也

                                饿乡将无涯。

          记得上一次读《饿乡纪程》是刚毕业不久初到北京,并无太多共鸣,仅是喜爱其纪实文学兼具诗词之美的特殊笔调。回乡归途明明kindle里各种“未完待续”清单,还是将这本纸质书塞进了鼓鼓的包里。也许这次回家对我的意义,恰是“笑怒哀乐未厌,漫天痛苦谁念——倒悬待解”吧。

          中学时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印象深刻不单是因为当时电视剧就在每天上学的学校门口和家后面的一师范拍摄,还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喜欢上“男孩子”这种生物的情窦初开,当初就像如今00后迷TFboys一样“粉”上了年轻时的毛润之,还不要脸的去演员谷智鑫QQ空间留言,最后还有幸被演员回复激动得彻夜不眠。之后就像通过王俊凯认识了易烊千玺一样,从年轻时毛润之的诗词开始认识了瞿秋白、李大钊、鲁迅,又从鲁迅到了郁达夫、老舍、巴金,之后哟,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疯狂追星”,陈寅恪、傅斯年、李济、吴宓……都成了每晚睡梦里的暗恋对象。变成老阿姨后,文化水平已从巅峰跌落至低谷,当年的男神也是可望不可即了,只是少女春心萌动时立下的远大“空想”——“如果事业伙伴就选毛润之咯,嫁人就要嫁给瞿秋白或者陈寅恪!”真是让如今这个老阿姨无颜面对了(苦笑脸)。

          这次困苦之际,上下求索间向外不得传道,向内不得解惑,思来想去念起了“初恋之一”瞿秋白。喜欢瞿秋白和政治关系不大,而是心怡其文才博学和绅士风骨,《多余的话》比起同样自我总结的溥仪《我的前半生》,不止陈述历史还揭露坦坦荡荡的心史。其次,恐怕是由于些许共鸣吧,正如瞿的自述,一场“历史的误会”成为了政治家,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放置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指引下,努力成为社会精英/行业大V/朋友圈中赚钱最多的我们,可似乎也造成了很多“历史的误会”罢?80后90后朋友里最近很多人转发毛不易的【消愁】,也是自己很喜欢的一首歌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清醒的人最荒唐?这种“荒唐”的共鸣在每一代青年人身上往复,站在历史的尾巴回望,20多岁的秋白何尝不是如今漂泊异乡的你我?母亡家败而北去的青年以为随着西伯利亚铁路会顺利延展开来的人生啊,历史罡风最终还是吹枯了1921年莫斯科冬季那棵兀傲猖狂的古树,同时也残酷地吹灭了燃烧自我点亮万家灯火的先行者。 

        宇宙不给当代人去往未来回眸这是“时代错误”的机会,却慷慨又残忍的让每个个体在人生节点处处清晰可见“自我历史”的来路——8090的你我,先是南渡北漂去探寻互联网/科技/金融/医学/传媒种种“新式”的通路;又是有幸经历了年岁和房价物价通胀携手共涨的“经济发展”;终于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吞噬完了初心;最后,回望时,得到的各不相同——有些人拾到机遇守住了事业房子车子,有些人拼尽全力换来一地鸡毛,但都是弹指须臾;失去的总有相似——记忆里的父母、纯粹的情感、无忧虑的幸福,且都是永不复返!那就喝一杯吧!一杯敬求而不得的自由,一杯敬求之不得的死亡。

        父亲突然病倒,母亲渐渐老去,家乡已不再有精神的住所,远方又并非是描绘的形状。如此这般继续下去,如带着锁链跳舞,如何舒展自如?是否如大家共情的歌中所唱,灵魂只能安放于醉后的清醒?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度过余下的人生。

        所以重读《饿乡纪程》也是为找到些许答案,瞿的经历比起自己来实在是更为严酷了,21岁就经历了家族衰败、母亲去世、寄人篱下、社会动荡,“心灵里虽有和谐的弦,却也弹不出和谐的调”。

我母亲已经为“穷”所驱逐出宇宙之外,我父亲也只是这“穷”的遗物。……残酷的社会,好像算术教授给了我一极难的天文学算题,闷闷的不能解决,我牢锁在心灵的监狱里。“内的要求”驱使我,……悲惨的环境,几乎没有把我变成冷酷不仁的‘畸零之人’。

          接踵而至的冲击下,茫然无措和无力之感也是分外相同,有人建议你争取经济之自由以克危难中的“现实”,有人劝诫你争取时间之自由以惜湮灭前的“相聚”。有人坚信科学技术开创未来,有人惶恐泡沫破灭粉饰太平。人生都是社会现象的痕迹,社会现象都是人生反映的蜃楼,“在镜子里看影子,虽然不是真实的……可是真实的在哪里?”

        走着“新式”步调的我们跨入迷茫的门到达人生节点时,就像秋白怀着“新式”向往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未见到想象中“现代文明”的端倪,倒饥肠辘辘吃吐了干巴巴的黑面包。

宇宙本质结晶于假设的现实世界,——生活的意义只有两端:在此现实世界内的世间生活,与超此现实世界上的出世间生活。

        如此看来,身体的入世与灵魂的出世这对矛盾是不以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身体上对“故乡”的记忆与灵魂上对“故乡”的诉求在我们感叹“故乡回不去”时早已分道扬镳了。之后的之后,不过是不肯静下来探寻自我、条分缕析直面内心的纠葛罢了。用尼采的观点解释,就是放任“本我”与“超我”撕扯得鲜血淋淋,“自我”不是去调节倾听,而是饮下了这杯物欲世界调好的烈酒,灵魂便被掷入了酒醉时纸醉金迷、酒醒后悔不当初的轮回里去了。

        毛润之比瞿秋白幸运的是,他的身心从来都是一致的,政治事业发乎于心。而瞿也是真正坦荡的,临终时剖开自己的本质,承认心灵的迷途。以史为鉴,一是以历史背景下的故人生平为鉴,二是以当代背景下的前人过往为鉴。

          直面内心,待人到中年时莫把过错归于“没有去过西藏洗涤心灵”“没有回到故乡现世安稳”“没有去往大城市创造人生”。用出世哲学过入世人生是“自我”调和“本我”“超我”的法宝,只是这方法难在“灵魂”悟净那出世道理后的“无畏”,而不难在“身体”走遍千山万水的“无谓”。

        若是追求平凡那便去往柴米油盐处,不必喝那社会精英灌下的浓浓鸡汤!若是追求事业那便去往颠沛流离中,不必管那传统“打卡式人生”的金科玉律!唯物史观清晰指明时代精神是历史实践的产物,社会思想只是当代现状的结晶,所以质疑当代普世价值观是合理的,而历史尺度最终会将当代思想丈量清晰记入人类发展的法度之中(这个理论用来分析黑暗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不是正是如此吗!)。

          最后,以全书最后结篇《跋》的结尾与君共勉,一杯敬故乡远方,一杯敬无涯人生!

我寻求自己的“阴影”,只因暗谷中光影相灭,二十年来盲求摸索不知所措,凭空舞乱我的长袖,愈增眩晕。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何况孑然飘零,远去故乡,来此绝国,交通阻塞,粗粝噎喉,饿乡之“饿”,锤炼我这绕指柔钢,再加以父母兄弟姊妹,一切一切,人间的关系都隔绝在此饿乡之“乡”以外。如此孤独寂寞,虽或离人生“实际”太远,和我的原则相背离而别有一饿乡的“实际”在我这一叶扁舟的舷下,——罗针指定,总有一日环形宇宙心海而返,返于真实的“故乡”。

                                            2017.8.10 /家 /马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