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五)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萍萍_f529

内容:复习    第一章节    逆向设计 

                      第二章节  理解“理解”               

    收获一:关于逆向设计

          1.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2.逆向设计的模板

      看完逆向设计的模板,对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第一个阶段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思考教学目标,首先要参考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讲解的内容有许多,教学实践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学习内容要有优先次序,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教学要有侧重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第二个阶段确定评估手段以了解学生理解的成效,如:小测试、问答题、作业等等。第三阶段是学习计划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想到那些学习体验和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

        收获二:理解与知道的区别

        理解和知道是不同的,理解的含义更为广泛,知道是其子内容。如果学生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知道和能够做到的特定事情来证明自己理解了。

        我们以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慎重的选择动词,“识别、熟悉、领会、掌握、知道、领悟、理解”这里每一项都比前一项更为复杂和完整。

        思考一:自己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看完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和模板,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备课没有系统性和方法,备课中常常忽视逆向设计的阶段一和阶段二,直接跳到阶段三。

        1.忽视了评估的重要性。课堂和课后的评估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并且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估。

        2.注重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目标。如书中所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材料的选择应该放在最后。

        3.教学中缺少一些拓展内容,仅仅依赖课本,局限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思考二:我们老师在做单元解读时,应该从课程标准出发再到单元的语文要素。然后思考学生理解什么,接下来我们再思考教学目标,评估学生能否到达预期结果,最后在设计该目标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

        再次阅读了这两章节后,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可能产生了一些误解。我们很难把握学生怎样才是真正的达到了理解。理解的证据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总之,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中更有方向,有方法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