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其实,我是一个厨师

2017-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棒在浮生浪记

下决心开始做内容的时候,看了很多文章,看了一圈,觉得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生产消费逻辑,其实是类似的。

每一个内容背后的创作者都是一个厨师,自己的自媒体就是一家餐厅,给观众们上什么菜,就看厨师做什么,以及做得怎么样了。

· 有的厨师专注于做最近热门关注的东西。

比如突然全世界都在聊牛油果,聊健康沙拉,那我也要做牛油果,也要来一盘全素,冷餐范儿。过两天,大家又开始聊榴莲包,芝士火锅了,那我就赶紧囤上榴莲芝士,更新菜单,热锅风格。

做这种菜的厨师并不担心频繁地更换菜的内容,会让客户困惑和流失,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厨艺水平,是不是擅长做这些菜,因为不管做得怎么样,大家都在聊的东西,做出来,总有人吃的。

· 有的厨师,喜欢做家常菜。

邻里街坊,日常大家饭桌上出现的菜品,普遍如西红柿炒蛋,如房价股市,夫妻相处,孩童成长。西红柿可能是自己菜园种的,鸡蛋有可能是邻居家送的,随手可得,全国皆是。不过口味上的甜咸淡重,各个厨师的偏好是不一样的。

爱家常菜的厨师们往往做出来的菜品并不花哨,食材易得,烹饪入门不难,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有东西填饱肚子,不至于饿。家常菜的厨师们,难的是,日复一年,年复一年地对家常菜保持热情,出手的菜质量总是过关的。

· 有的厨师,喜欢做干货。

收在柜子里面的陈皮,香菇,干贝,干鲍鱼等等,经过了年份的考验,做起来,都要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说在做之前,要先花时间了解干货的特性,做的时候,也要讲究烹饪方式。干菇泡发之后拿来涮麻辣火锅显然不行,搭配一只走地鸡,用文火炖上半天,盛出汤喝一口,鲜到眉毛都要掉下来。

做干货的厨师就有厨艺门槛了,干货难得,食材做坏一次可能就没有了,且经典的东西并不常换常新,食客的口味会逐渐挑剔,需要厨师的手艺稳扎稳打,日渐精进。

等等,不一而表。

每个人由于生活及学习背景的不同,自己的偏好和擅长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对流行的东西很敏感,有些人就是喜欢做饭桌上最下饭的那道菜,无可厚非,我选择做一个厨师的时候,最在意的也不是要做哪一种菜,我在意的是,一个厨子的自我修养。

· 厨师给别人呈现的,一定是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要自己觉得内容好,再推给大家,自己都觉得看不上眼的,就不要推到观众面前。一盘菜上来,尝了一口你就想吐掉,然后让端去给别人吃,不合适。

第二层是,你要具备一定的评判好劣的能力,成为质量把控的人。比如像是被拐卖了成为乡村教师的郜(gào)艳敏,哪怕感动了中国,不好意思,感动不了你。

· 做菜,虽然食材很重要,但能凸显厨师价值的地方,在于烹饪方式。

做内容和做菜一样,是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的。厨师要耐得住性子,在他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地方,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作为内容输出者,所看过的书,所接受到的信息,所做过的思考,都会在你的字里行间体现,与之对应的,偷工减料,也在你的作品中一目了然。

一样的牛肉,河粉,豆芽,青蒜,做干炒牛河,有的人炒出来,牛肉嫩弹,粉条油亮,酱色分布均匀,豆芽白净爽脆,青蒜碧绿清香,每一筷都口感丰富;有的人炒出来,粉条粘连,牛肉咬不动,豆芽软趴趴,食之无味。功夫在食材之外。

·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他,唯手熟尔。

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做内容,之所以能吸引受众,是因为自己所学所想,暂时得到了受众的肯定和共鸣。但是,受众是会成长的,吃东西的人要求会越来越高,做东西的人,要持续地输出,就不能松懈。为了这暂时的认可而得意,就更不可取。不小视任何一位观众,和他们一起成长。

絮絮叨叨地梳理了这些关于内容的想法,最后想说的是,想法不实践,就不出真知。写下这些,希望自己勤勉,步履不停,有一天,能和世界说,

“其实,我是一个厨师。”

#坚持原创,只出精品,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