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朴参谋

1、改变拖延症,要慢慢做出改变,切忌脱离舒适区太远,这样失败概率大。

2、做计划要有进度表,要量化,能看到的成果,大多数人不喜欢不确定模糊的。

3、如果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想学到更深刻的知识,那么,我们就需要适当地离开自己的舒服区,而不是反复用那些我们已经掌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4、控制感能够增加我们的自我效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信。

5、人们更加容易受到“传闻轶事”的影响而不是数据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要做一个重要的决策,还是要依靠数据和理论模型。

6、更多的选择会带来过载的信息,从而带来更多的反悔。所以当我们面对大量的信息时需要做逐层筛选,从而减少决策失误。

7、隧道效应——我们更关注同类记忆材料中突兀的那部分。也有人称之为莱斯托夫效应。

8、当我们知道我们对某事物已经投入了很大的成本时,我们就更难以舍弃。而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投入的成本时,我们继续投入其中的意愿就弱了许多。所以,当注定要损失时,及时止损就是获益。

9、与其不停思索人生的意义,不如让自己在体验中获得。

10、社会学上有一个马太效应,指的是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多是强者越强,而弱者越弱。一个新社会的初期,大多数人差距都不是很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稳定,社会逐渐分层,马太效应就越来越明显。绝大多数穷人会变得越来越穷,而富人则依旧保持着优势。

11、传销常用的办法:

1:人群筛选。故意使用漏洞百出的诈骗信息,明白人一眼就看穿了,自然不会信,相信的都是文化和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再对这些筛选出来的人进行集中宣传,这就是很多传销组织为什么存在许久的原因,有思维认知的都被剔除,剩下的没文化的更容易迷信,从众。

2:单一信息和睡眠效应。当错误的信息成为唯一的信息来源时,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它,持续的单一信息会带来大脑皮层下的“响应回路”,让他们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最终认为它们是正确的。所以传销会把人关在一起,保持和外界的隔离。

3:制造“气压”。环境压力也是让人改变认知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空间,要是别人靠得太近了,我们会感到不安。能够被许可进入我们安全区的,我们都认为是可以信赖的。而传销组织他们一般都是故意创造一个狭小的空间,让我们的安全区一直处于被打破状态,自身心理防御系统不能一直保持,进而对他们产生信赖感。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

4:真假信息混淆。传销组织和一些邪教的教义都是通过混淆信息来让你产生失调的。在传销中的表现是,先告诉你99个绝对正确的事实,再给你夹杂一个私货,你可能觉得不对劲,但是又觉得绝大多数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些心理失调,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纠结。

5:行为叠加。一些宗教会要求跪拜和合十。调动我们的认知,为自己的行为做合理的解释。当我们感知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想法有所冲突时,我们会调整我们的行为或者认知。

6:制造高亢情绪。一旦愉悦和高亢的生理反应正好与心理的反射相关联,我们会更容易对这种环境产生信任。

7:垄断解释权。抽象概念是无法量化的,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传销人员也喜欢利用这样的模糊性告诉大家事实如何。看上去似乎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上,其中的逻辑性非常勉强。

8:制造恐惧或外部敌对。

9:群体去个性化。在群体活动中,我们会感觉到“社会责任”的分散,有大众一起承担,自己所付出的代价非常低。对应我们生活出现的情况就是我们认为“法不责众”。

12、星座性格分析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实际上是利用了我们简化对事物的认知的心理惰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